奧運藏品應注重歷史價值和投資潛力
隨著北京成功獲得2022年第24屆冬奧會舉辦權,里約第31屆奧運會的臨近,收藏投資者對奧運題材藏品關注度增加,關于奧運會的藏品成為收藏投資熱點。
收藏什么奧運藏品最超值?哪種奧運藏品最有投資價值?
關注《北京晨報》、《新文化報》等多家媒體報道可以發現,"收藏領域歷來都是講究物以稀為貴,奧運類藏品自然也不能夠例外,如果從未來的升值潛力來看,發行量小的品種一定強于發行量大的品種。"吉林省收藏家協會常務理事齊功倫告訴新文化記者。按照2008年北京奧運會召開時的經驗來看,當時很多機構和企業都在發行與奧運相關的藏品,但是最終的結果證明,收藏應圍繞奧組委官方發行或授權正規渠道發行的奧運主題藏品才具有收藏價值,其升值機會和升值的空間才更大。
多年來從事幣卡收藏的孟昭軍認為,收藏愛好者對藏品的選擇一定要定位清晰,是側重于個人喜好還是投資性質。盡管奧運紀念品種類繁多,但也并非所有產品都具有投資價值。"比如發行不限量的毛絨吉祥物玩具,幾乎沒有升值空間。"他說。
奧運收藏品具體的投資價值,仍然需要尊重收藏品自身的行情運行規律,如果注重投資收益,則要選擇權威機構發布、發行的紀念品,遵循市場投資理念,方可有所收獲。如百年奧運史上除英文、法文外第一份以主辦國母語出版的《29屆奧運會官方會刊》作為作為奧運會頂級藏品,已納入奧運史有形文化遺產,被中國國家博物館、首都博物館這兩家重量級博物館正式簽約收藏,這樣具有歷史意義和收藏價值的重量級藏品具有長期收藏及投資價值。
《29屆奧運會官方會刊》、《13屆殘奧會官方會刊》是自奧運會以來除英語、法語奧運會刊外唯一一份以主辦國母語出版的中文奧運會官方會刊,為國際奧委會和北京奧組委官方出品,被中國國家博物館、首都博物館這兩家重量級博物館正式簽約收藏的奧運藏品(充分體現了歷史性與稀缺性),國際奧委會主席雅克·羅格、北京奧組委主席劉淇分別為會刊題寫發刊詞,意義非凡,極具歷史、社會、文化和收藏價值。
新聞出版總署特別為《29屆奧運會官方會刊》設置了國內統一刊號"京臨報準字2008第1號",中國國際圖書貿易總公司特授權使用海外發行代號"CN2008",北京市郵政公司特授權使用珍藏郵發代號"1-2008"之后將永久保留,不再啟用。獨特紀念意義使得官方會刊更具收藏價值和珍貴性。
北京市文物局局長孔繁峙給予《29屆奧運會官方會刊》高度評價:"隨著歷史的推移,奧運會官方會刊入藏大型博物館,是北京乃至全國收藏界的一件大事";首都博物館黨組書記、副館長韓永在簽約儀式上指出,奧運會中文官方會刊入藏首都博物館,填補了首都博物館在奧運報刊收藏領域的空白,未來,作為北京奧運會重要文化遺產,奧運會官方會刊將成為首都博物館最為重要的藏品之一。
《29屆奧運會官方會刊》從2008年7月25日至9月18日共出版47期,836塊版面,收藏愛好者在8月8日到報亭或郵局購買開幕式的官方會刊時才發現會刊創刊號7月25日已經發行,過去10多天的報紙已經無法彌補收藏,難以全套收藏齊全。作為2008年北京奧運會鮮活的記錄文本,創刊號發行不久被炒到6000塊錢一份,預測能夠完整收集齊全的不到6千套,而品相完整,經過精細包裝能夠長期收藏的更是少之又少,預計是10元奧運紀念紙幣的千分之一。作為奧運會頂級藏品,被稱為可折疊的"軟黃金",眾多優勢加大收藏價值和投資潛力,已納入奧運史有形文化遺產,將隨著歲月的延展不斷增值。
馬未都說奧運收藏
著名收藏家馬未都曾在北京奧運收藏火爆之時,在其博客中談到"奧運收藏什么最值"這個問題。在這個問題上,馬未都認為,奧運收藏應注意幾個要素:一、重要性,凡與此次奧運相關,缺它不可的東西都具有重要性;二、代表性,能不能成功地選擇出具有代表本屆奧運會的物品,是個不大不小的難題,它要代表奧運會,不僅是代表個人。如姚明睡過的床單、易建聯用過的浴巾,都不算收藏品,頂多是"粉絲"的一個狂熱舉動,在收藏文化中并不重要。
在今后收藏的價值體現上,馬未都認為,應該是某些具有"社會價值"的物品才能構成收藏的要素,尤其是那些稍縱即逝、很少有人留意的物件,在經歷一定歷史時期后,才會體現出其特有的收藏價值。
奧運收藏的是奧運的文化與精神,是奧運精神與中華傳統精神的一種升華。通過奧運收藏更多地了解奧運的文化、故事和歷史,因此更具有廣大的收藏價值和深遠意義,真正的藏家不會特別關注奧運藏品短期內的價格波動,而是更注重該藏品的知識性、文化內涵、藝術性和文物性,同時要關注藏品的發行機構、歷史價值、社會價值、升值空間、限量等,在關注收藏價值及投資的同時也要關注藏品的傳承和文化價值。
責任編輯:麥穗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