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書法家李蘭成家鄉自辦新農村書畫院

李蘭成創辦新農村書畫院
近日,河南省平輿縣東和店鎮寧莊村農民李蘭成,在自家剛剛蓋好的一棟三層樓房里,利用第二層和第三層近400平方米的空間,房內擺放了4張大型寫字臺和紙硯筆墨文房四寶,墻上掛滿百余幅字畫,辦起了豫東南最大的農民書畫院——新農村書畫院。新農村書畫院的成立,為本地書畫藝術人才最大限度服務社會提供了展示藝術才華的平臺,為弘揚本地民間民俗傳統文化、進一步帶動該地文化事業的共同繁榮、促進文化產業的全面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李蘭成精心創作
李蘭成,現年55歲,畢業于河南農業大學,現為毛體書法研究院高級研究員,北京華夏蘭亭書畫院院士,中國書畫家協會會員,中國當代書畫名家協會會員。
他生在農村,長在農村,住在豫、皖結合部的一個小村,從小家里就比較窮,兄妹姐弟又多,家里總是吃了這頓沒那頓。但是,由于他天生聰明又有天賦,對書畫非常喜歡,從小學到高中,書畫也成為他的最大的愛好,沒事就練習書畫。高考那年,由于身體不適,沒能發揮出最好水平,結果名落孫山。由于家里窮,他就放棄了復讀,回到家鄉幫父母干起了農活。

書畫愛好者欣賞李蘭成作品
在幫家里干農活當中,他沒有忘記自己的愛好,沒事就練習書法,學習畫畫,為了擺脫貧困,能幫家里多一些收入,他開始把自己畫的畫拿到大街上去賣,一幅畫往往要畫上幾天,但是拿到街上人們一看是個毛孩子的畫,都搖頭不買,就是有人買,也是出價很便宜的。但是,李蘭成并沒有氣餒,能換點錢就比閑著強,就堅持寫字、畫畫,功夫不負有心人,慢慢的他的字畫水平有了很高的提升,也得到了當地豫、皖兩省群眾的喜愛。他的字畫拿到街上就被搶買一空。特別是誰家娶媳婦、過壽誕等紅白喜事,都會托關系請李蘭成去題字,能得到李蘭成的題字在當時的當地可以說是一件榮幸的喜事。李蘭成也樂于助人,只要有人請,他是有請必到,按李蘭成的話說,就是人家用著咱就是看得起咱,咱要不去就對不起人家。有一年,一個在當地很有名氣的企業家,給老父親過七十大壽,想請李蘭成寫一套“壽”中堂,酬金無論多少都沒問題,但是要的比較急,李蘭成說:“為老爺子過七十大壽是件大喜事,你們請我寫‘壽’中堂是看得起我,一個‘壽’中堂看起來加在一起雖然不到30字,但這不是一蹴而就的,起碼我要寫幾幅我滿意的讓你們挑。”盡管難度很大,李蘭成經過加班加點,最終還是按照他們的要求,把一套特制“壽”中堂如期趕制出來。過壽那天,老人端坐在金碧輝煌的“壽”中堂前接受孩子們的叩拜,一個“壽”字掛在那里真的是蓬蓽生輝。過后不少懂字畫的人問,中堂出自哪位大家之手,那人笑而不答,但感到非常體面。
由于他的才華出眾,在當地已經小有名氣,他所在的村委主要領導看到這樣的年輕后生,提出應該積極培養。當時,正趕上一村推薦一名優秀青年到河南農業大學進行深造,畢業后回到家鄉為本村的經濟發展做出貢獻。村委就考慮到了李蘭成,李蘭成聽說后,能到高等學府進行深造,也是彌補當年錯失讀大學的機會,就答應去河南農業大學學習。三年大學讀完,他以優異的成績順利的拿到了大專文憑,回到村里后,在村委換屆選舉中,他被選進村委班子,成為一名村干部。
在村委他主要是負責計劃生育這方面的工作,由于當時計劃生育工作是村里的第一大難事,為了做好計劃生育工作,他是沒白沒夜的干。這一干就是十幾年,期間,他硬是把天下第一難的工作做的有聲有色,使本村的計劃生育工作步入了正規渠道。
當李蘭成看到計劃生育工作在本村走上正規,群眾的計生觀念大大的提高后,就想到了自己的愛好——書畫。
2008年,李蘭成毅然辭去村干部的工作,重新拿起畫筆,開始了老本行。重操舊業,輕車熟路。寫起字來依然是楷書橫平豎直,行書端莊秀麗,草書遒勁剛毅,隸書可圈可點。榜書、藝術字、多體皆能。
由于本地在外務工的較多,做防水防潮工程的遍布在全國各地,有一部分老板就把李蘭成的字畫帶到外地送人,當地的一些企事業領導、私人企業家看到李蘭成的字,贊不絕口,都說是好字。這些老板們就把信息透露給李蘭成,李蘭成知道后,就有了大膽的想法,是應該走出去,不能在家這樣小打小鬧了,要讓自己的字在中華大地上開花結果。于是,他就給那些老板聯系,先后到陜西、山西、青海、寧夏、上海、天津、甘肅、內蒙、安徽、廣西等十余省市區進行書畫展出,每到一處,不但展出的作品被搶購一空,還被當地的書畫界同行及當地群眾再三挽留,要求李蘭成不要走,再多待幾天,為當地的文化事業貢獻份力量。就這樣,每到一處,沒有十天半月別打算走出去。特別是在甘肅省的天水、平涼、隴南,內蒙古的鄂爾多斯、烏海等地,提起李老師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每逢春節前夕,這些地方的群眾都會提前打電話邀請李蘭成到當地為群眾書寫墨寶。據筆者了解,在甘肅省的通渭縣和莊浪縣,只要李蘭成去了,群眾就是擔著一擔子蔬菜買了,啥也不買也要買幅李蘭成的字回去掛在屋里,有了李蘭成的字過年過的開心愉快。有一次,李蘭成剛吃完晚飯準備休息,莊浪縣城的一對30多歲的夫婦匆匆忙忙來到李蘭成住處,請他務必給寫六條屏,并且明天急用,因為當時實在太晚了,李蘭成又累了一天,真的想好好休息一下,這對夫妻就說:“李老師,你行行好吧,我們的一個親戚明天結婚,我們想送一套帶有新意的六條屏給新人,跑了整個縣城,他們都趕不出來,有人介紹說你能在裱好的紙上邊寫字,所以就來求你了,錢不是問題,只要你開口,要多少我們拿多少。”聽到這對夫婦說明原因后,李蘭成說道:“看在你們看得起我的份上,我現在就給你們寫。”說罷,就洗把臉,重新把紙鋪好,提筆寫了起來,一個多小時,完整的六條屏在裱好的宣紙上赫然醒目。這對夫婦看到李蘭成的作品,都一個勁的稱贊寫的好,并且要請李蘭成去莊浪縣城最好的飯店吃飯,李蘭成說:“天也不早了,我明天還有事,吃飯就免了,你們也趕快回去吧,只要不耽誤明天用就行了。”最后這對夫婦拿出5千元錢給李蘭成,說這是報酬,李蘭成看到這對夫婦很實在,就相應的留夠本錢,讓著對夫婦趕快走吧,這對夫婦非常感動,就留下電話,說李老師以后只要來莊浪縣了,一定給他們聯系。
就這樣,近十年來,李蘭成的腳步踏遍了大江南北,黃河兩岸,游弋於基層,穿梭在民間,他不僅創作出大量廣大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作品,還多次在全國書法大賽中獲獎,有的作品還被權威的博物館、圖書館收藏。他的成就被搜狐網、中國藝海網、丹青海藏網等媒體廣泛報道。2016年10月,在全國十六屆“廬山杯”書畫大賽活動中,起作品獲得金獎。2017年5月,在全國第五屆“中國夢想杯”書畫大賽中獲得銀獎,并授予“書畫中國夢優秀藝術家”榮譽稱號。
常年的在外奔波,雖說長了點見識,有了點知名度,但李蘭成家庭也非常困難,家有體弱多病年邁八十的父母,妻子也因過于勞累疾病纏身,兒子上大學等等,所以每年也落不了幾個錢。2017年春,當李蘭成看到家鄉的文化底蘊被村民們慢慢的遺忘,心里真的好難受,就再一次毅然決定回歸故里,用自己的藝術帶動家鄉的傳統文化事業的發展。說干就干,這就是李蘭成的一貫作風,他放棄一個在縣城搞房地產開發的一個朋友的盛請,這個開發商許李蘭成在縣城開個書畫院,并且按低價給李蘭成一套房子,但李蘭成看到家鄉的文化落后,斷然拒絕了這的朋友的厚愛,決定回到生他養他的故土,讓傳統的鄉俗文化煥發生機。
于是,他就把這些年的所有積蓄20多萬拿出來,又找親戚、朋友借了20多萬,在自家的宅基地上把老房子扒掉,建了一棟三層樓房,一樓住人,把二樓、三樓全部收拾干凈,建成一個書畫院,把鄉鄰鄉親,十里八村的文化藝人邀到一起,為活躍鄉村文化、豐富農民群眾的文化生活、讓那些業余愛好文藝的鄉鄰有一個歡樂的場所。
2018年5月4日,也是國際青年節,這天,李蘭成邀請了當地的書畫愛好者、文化藝人、村委干部,鄉親鄉鄰等100余人,共同為其新農村書畫院進行的揭牌,并現場為大家揮毫表演了才藝,參加揭牌儀式的書畫愛好者都紛紛在新農村書畫院一展風采。事后,筆者問李蘭成為啥要選擇這一天開院,李蘭成高興地說:“今天是國際青年節,為了下一代,能讓廣大青年永遠記住他們的光榮使命,能夠繼續發揚我們偉大傳統的光輝歷史,所以我選擇了這一天揭牌。”
當天,筆者也參加了李蘭成新農村書畫院揭牌儀式,沒有隆重的典禮,沒有縣、鎮的領導,參加儀式的都是本地的書畫愛好者及本村的群眾,整個儀式都在和諧喜慶的氛圍內進行。原河南省政協委員、平輿縣政協常委吳傳林說:“近年來,由于外出打工的多,在家的都是些老人、婦女和孩子,對傳統的風俗文化漸漸的忘去,李蘭成現在辦新農村書畫院,真得很及時、很好,為弘揚農村文化建設帶來了及時雨。”寧莊村支部書記寧光選說:“李蘭成是我村的先進典型,在當村干部時為全村的工作付出了辛勤的汗水,現在又為我村群眾建起了書畫院,我為有這樣的村民感到自豪。”該鎮高莊村委支部書記、書法愛好者麻繼承說:“現在像李蘭成這樣的農民太少了,能不顧在外的高收入回到家鄉為群眾辦起書畫院,了不起!”該鎮小吳村委村民、書畫愛好者劉云峰激動地說:“李蘭成太牛了,在外每年松松的能掙個十萬二十萬的,現在不圖報酬,在自家開辦新農村書畫院,為群眾傳經送寶,這樣的人現在真的很難找。”
平輿縣公安局 趙彥良
李蘭成書法作品欣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