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度中國十大文物事件網絡評選活動正式啟動

2014年十大文物事件評選
中國文物網訊 2014年12月30日,由中國文物網發起,新華視訊、人民網、中國經濟網、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文化傳媒網和鳳凰網等多家媒體共同參與,聯合推出的“2014年度十大文物事件網絡評選”活動正式拉開帷幕。
2014年是中國文化文博事業快速發展、碩果累累的一年,也是中國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歷經嚴峻考驗的一年,在這一年里,各種文物保護和文化遺產保護事件不斷出現,有些事件甚至引起了廣泛關注和熱議。作為中國文博領域的專業媒體,中國文物網秉承“繼承、發展、傳播中華文明”的宗旨,大力宣傳中國的文博事業,在2014年追蹤報道了眾多文物和文化事件。在2015年即將到來之際,中國文物網與諸多合作媒體共同推出“2014年度中國十大文物事件網絡評選”活動,誠摯邀請所有熱愛中國文化、關心中國文博事業的網友與我們一同回顧、總結中國文物界的十件大事,為中國文化傳承和文物保護添磚加瓦。
通過搜集整理大量的新聞資料并結合權威專家的專業建議,中國文物網編輯部篩選出“大運河與絲綢之路成功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中國藏家屢創紀錄斬獲天價拍品”、“終結租船時代:我國首艘水下考古船成功首航”“上交文物應獎勵多少引爭議”、“32家拍賣公司未過年審:被撤銷文物拍賣許可證”、“官方機構參與民間文物鑒定引熱議”、“國寶皿方罍回國:“文物游子”終歸故里”、“《敦煌宣言》:中國首次主導制定文物返還領域國際性規則”等18個文物事件參選。從即日起, 18個文物事件將被發布到“2014年度中國十大文物事件網絡評選”活動專題頁供廣大讀者網友投票評選,投票時間截止于2015年1月15日00:00。屆時,我們將推出網友心目中的2014年度最重大、最具影響力的十大文物事件。
相關內容
本次網絡評選提名事件及簡介
大運河與絲綢之路成功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2014年6月22日,第38屆世界遺產大會在卡塔爾首都多哈召開,“大運河”、“絲綢之路”上會審議。當地時間上午10時許,大會宣布大運河和絲綢之路兩個項目成功申請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一條是現存世界最長的人工運河,一條是世界最長的文化遺產線路,重要意義不言而喻,其中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路網"還是首例跨國合作、成功申遺的項目。
中國藏家屢創紀錄斬獲天價拍品:2014年,中國內地著名企業家、收藏家在拍賣市場上頻頻出手,購買天價藝術品動作不斷,一個又一個的天價紀錄由此產生。與此同時,各種質疑的聲音也紛紛出現。而那些天價拍品與其背后所引發出來的各種質疑和爭議,也自然成為了2014年牽動藏界神經的熱點事件。
終結租船時代 中國首艘水下考古船成功首航: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水下考古工作取得重大進展。但由于沒有專用船舶,給考古工作帶來很大難度。“中國考古01”是中國第一艘自主研發、設計和建造的水下考古專用船。2014年9月4日,我國首艘考古船“中國考古01號”首航出發,內專家認為此次水下考古船的首航是一件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事件。隨著考古船的投入使用,我國水下考古工作也將在正規化、現代化道路上越行越遠。
各大博物館文創產品爭相賣萌:臺北故宮的“朕知道了”膠帶紙、翠玉白菜傘,北京故宮的朝珠耳機、頂戴花翎官帽傘,三星堆博物館的面具餅干……文物藝術衍生品漸近大眾視野,人們越來越清醒地認識到藝術衍生品及其產業是大眾化藝術消費的一個重要支點,藝術衍生品將是一個巨大的市場。
上交文物應獎勵多少引爭議:近期,陜西省發生了兩件將文物上交的好人好事,上交12件青銅器的農民魏炳祥得到1萬元獎勵,水泥廠員工李磊上交戰國古劍后,得到獎勵500元。依據文物法規定,國家土地和水中拾獲國寶,都是隸屬國家所有,那么上交的當事人能否得到現金獎勵?獎勵又應該是多少呢?
改革開放以來最大規模的《文物法》修訂工作啟動:2014年4月14日,改革開放以來最大規模的文物保護法修訂工作,目前已進入課題研究階段,修訂草案將于今年年內出臺。專家預測,新版文物法有望確立文物保護與經濟建設之間“相互獨立的平衡關系”,對“犧牲文物搞建設”行為實現有效制約。
文物古建筑頻發火災事件:中國古城古建筑眾多,大多是木結構,2009年以來,全國文物古建筑發生火災1343起,2014年香格里拉縣獨克宗古城發生火災、寧海前童古鎮大火、寧波老外灘天主教堂火等見諸報端,國家文物局局長領導表示,火災頻發確實成為目前文物安全中的第一大險情。
32家拍賣公司未過年審:被撤銷文物拍賣許可證:拍賣行業異軍突起,越來越多的拍賣公司出現。拍賣公司魚目混雜現象嚴重,雖然有錢可以任性,但不少藏家對拍賣公司并不了解,抱著“撿漏”心里而輕易相信拍賣公司。本次年審工作就是為了規范拍賣行為,加強市場的規范,更好地保護文物收藏愛好者的合法權益。
官方機構參與民間文物鑒定引熱議:國家文物局于今年發布通知,國內7家文博單位將面向社會公眾開展民間收藏文物鑒定試點工作。自藝術品市場火爆以來,有關民間文物鑒定應該規范化的呼聲一直很高。而試點單位的出臺,是否真的能夠讓民間文物鑒定走上正軌呢?這一問題也成為了業界熱議的焦點話題。
國寶皿方罍回國 “文物游子”終歸故里:由于種種歷史原因,數以百萬計的中國珍貴文物流失海外,“回鄉之路”異常坎坷。為了這些珍貴文物的“回歸”,除官方所做的努力之外,在中國民間已開始形成了文物回流的“另一股力量”,堅定的向日本追索被掠文物“中華唐鴻臚井刻石”,更促成了皿方罍的“合體”。
2014年APEC峰會“非遺”宋錦首次亮相:2009年,宋錦被列入世界非物質遺產,逐漸走向全球。但由于工藝復雜,產量較低,此前多為書畫裝潢使用,一般不作為衣料。但在2014年APEC峰會上領導人把宋錦這一“非遺”穿在身上,盛裝亮相。這是宋錦的第一次,也是中國給APEC和世界帶來的一份驚喜。
全國首次可移動文物普查啟動 可移動文物有了“身份證”: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信息登錄平臺建立,旨在系統掌握國有可移動文物的數量及基本狀況,建立國家可移動文物登錄體系和管理機制,實現國有可移動文物管理及社會服務平臺體系。普查登錄的文物要完成文物名稱等14項信息的記錄,相當于給文物上了“身份證”。
中外博物館頻交流 文物珍品出“深閨”:近年來,特別是博物館免費開放以來,我國的博物館事業發展面臨著許多新的機遇和挑戰。深化館際交流合作已成為全世界博物館越來越關注的問題。館際交流,成功開拓了國際交往新舞臺。2014年,中外博物館交流頻繁,除了舉辦各種學術論壇和研討會外,在館際交流方面,中外各具特色的交流展覽也不時舉辦,中外博物館在“走出去”與“引進來”方面的交流也日益密切,使得文物藝術珍品走出“深閨”,發揮更大的作用。
2014年那些奇葩的破壞文物事件:2014年即將過去,在這一年里中國文物保護事業取得了累累碩果,但同時我們也應注意到破壞文物的事件也屢屢發生,其中有不少破壞事件被網友稱之為“奇葩”事件。2014年10月16日,國家文物局通報了近期8起典型文物違法案件,有些奇葩破壞文物事件也上榜了。
2014考古發掘突破不斷 邊疆地區驚喜連連:2014年考古發現驚喜連連,邊疆地區無論是新疆神秘死亡之海羅布泊,亦或是遼闊的內蒙古以及能夠“上青天”的青海,不斷有考古新發現。內地的西安韓休墓首次發現獨屏山水壁畫,刷新中國古代美術史的研究,這些考古發現對于研究人類文明史的發展有著重要意義。
中國國家藝術基金成立:國家藝術基金于2013年12月30日正式成立,旨在繁榮藝術創作、打造和推廣原創精品力作、培養藝術創作人才。國家藝術基金的成立,體現文化部門轉變職能、創新藝術創作生產引導方式,推進我國藝術治理“管”“辦”分離、激發全社會文化創造力。
《敦煌宣言》:中國首次主導制定文物返還領域國際性規則:作為文物流失大國,中國正在試圖有效、穩妥地推進國際文物流通新規則和新模式。《敦煌宣言》是首個由我國主導的關于考古類文化財產返還的國際文件,此次中國攜手18國追索流失文物,必將對國際文化財產返還工作起到重要的推進作用。
勿忘歷史國人謹記 文物史料印證中國抗戰史:“九一八事變”、“七七事變”、“七三一部隊”、“南京大屠殺”,二戰期間,日軍在中國大肆侵略。戰后,日本對其犯下的滔天罪行加以否認,并在右翼勢力的帶領下繼續篡改歷史,妄圖掩蓋罪行。中國人民以及熱愛和平的世界其他國家人民,紛紛將證據呈現在世人面前……
2014年中國十大文物事件評選活動網址:
http://www.wenwuchina.com/News/zhuanti/2014CulturalEventsSelection/index.html
責任編輯:麥穗兒
- 《中國創意設計年鑒·2014-2015》設計作品、學術論文征稿
- 國家部門聯合中拍協發布2014藝術市場統計
- 《中國創意設計年鑒·2014-2015》設計作品、學術論文啟動征集
- 東西方對話,呈現2014年全球藝術市場的動態與走向
- 2014年全球藝術品銷售破紀錄,中國所占份額繼續回落
- 中國位列2014全球藝術品市場第二
- “中華驕傲”2014年度最有影響力的藝術家--高勁松
- 2014年中國十大文物事件
- 第一屆中國微商大會暨2014年度微商品牌頒獎典禮在京成功召開
- 2014全球華人書龍畫馬公益大獎賽頒獎典禮在郴州舉行
- 2014年文化藝術品投資方式大盤點
- 2014年度“立根杯”中華硯系列評選頒獎典禮在京隆重舉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