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在·致微——當代學院派工筆畫六人展

此在·致微 — 當代學院派工筆畫六人展
參展藝術家:韋紅燕、汪港清、楊聲、袁玲玲、張猛、趙麗娜
開幕時間:2016年7月20日16:00
展覽時間:2016年7月20日——7月30日
學術主持:龍昭陽
出品人:陶良寶
展覽地點:睿德軒美術館
展覽地址:北京通州區宋莊小堡廣場警務站路口往內50米
主辦:北京睿德軒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承辦:睿德軒美術館、宋莊紅星宣紙專營店
此在·致微
——當代學院派工筆畫六人展
“現代性”是每一個學院派工筆畫家建立自身語言與形式體系的原點,基于這個原點,每一個畫家會因為各自不同的生活經歷與生命氣質而出現相異的視覺表達。“此在”強調的是一種時間性、在場性與個體性。現代社會紛繁復雜、變幻莫測,新興媒體網絡提供了海量與無限廣度的信息,我們生活的場迥異于傳統工筆畫的社會與文化背景,怎樣將自身在這種迅速流變與碎片化、扁平化的時代所感受與經歷的一切通過有效的形式和語言予以表達,以深具古典氣息的工筆畫進行個性化的視覺呈現,并與觀者達成溝通與回應是每一個成熟的藝術家所要面對的學術課題。“成教化,助人倫”的政教宣化功能已然不能適應這個社會的需要,個人性或曰個體性是藝術創作的訴求與皈依。
我們的世界就像一個無限擴展、疊加與變幻的萬花筒,每一個畫家就像是跟隨愛麗絲縱身躍入奇境的探秘者,在此展覽的六位畫家以各自不同的形象和語言為我們建立了基于每一個個體思想與生命深處的奇觀,他們將對城市社會與生活的體驗與感受以圖像隱喻的方式進行了表達與呈現。
韋紅燕老師是一位深具詩意的藝術家。她的畫面充滿了水墨的松動與氤氳感,剔除了社會性的環境與標識,將人物安排在綠意森森的大自然里,如夢似幻的迷離與漂移感暗合了我們對大自然的神往與依戀。所繪人物大多為女青年,畫家剔除了都市生活給人物帶來的不安與焦慮,安適、自在、冥想是其主要特征,與畫家平樸自然的性格莫不相近,有一種中世紀藝術的宗教感。在這里,個體的生命氣質在畫面上得到了極大的張揚,充滿了浪漫主義色彩的抒情性。
汪港清老師的作品可用童心與爛漫予以提示,但似乎又不完全準確,當代工筆畫大多會選擇都市生活作為表現題材,對于童心與童趣的表現為數不多,且多為女性畫家。汪老師的筆下大多是半大小子,這是否是汪老師這個為人單純謙和的老少年之精神隱喻不得而知,但清新的畫面氛圍與無憂無慮的少年派呼應了觀者的內心需要,尤其是每一位為了工作與生活而奔波勞碌從而焦慮壓抑的成年男子是否心中都住著一位活力少年呢?
楊聲是一位深具學院氣質的表現主義畫家,他在每一個不同的階段始終在探索形式和語言,對空間的迷戀是為了更切合自己藝術表達的需要。強烈的形式和語言在此作為一座橋梁,一方面準確表達經過自身沉淀與感悟的社會與生活體驗,另一方面藉此建構觀者與畫面交流的媒介,有效傳達畫面的信息。在此,信息一詞是含渾的、多義的。作為一個成熟的表現主義畫家,他的作品更多地擷取了當代生活復雜虛妄且暗流洶涌的社會性與精神性,畫面人物并非每個具體個性的生命,而是集結了這個社會所賦予我們的共通性:人的孤獨、隔膜、疑慮與身不由己的晦暗與多變,重在傳達都市生活的情緒與氣質。
袁玲玲老師的作品一如她的人性,真純、清新、自足,是一位熟諳都市生活而又懂得遠離的具有自然主義氣質的女畫家。作為唐勇力老師的高足,她成熟的學院派工筆畫語言與技巧已形成了鮮明的個人風格。她擅長肖像式的人物表現,剝離了喧囂斑駁的社會性環境,在單幅人像創作時連室內環境也懸擱了,這些美麗的女子沉湎在自我的遐想中,從容、嫻靜、溫婉。袁老師的繪畫之路自然生長,一直浸染在學院的體系中,而世俗生活的艱辛與流變并沒有太多干擾到她,那些花容般的女子也莫不是她自身優裕而自由的生活在畫面上的呈現。
張猛的藝術建筑在對傳統深厚而精湛的表現中,他的畫面將古典氣質與現代富有形式感的情境進行了很好的融合,是一位富有內省與沉思氣質的藝術家。他將古代經典作品進行了深具現代性的解構,肖像式的女子形象其實是作為都市人群的一個符號,通過這樣一個具有某種象征色彩的形象對元代經典的遙想和凝視,表達了某種具有鄉愁意味的情懷,而這也是現代都市日益遠離自然從而導致人心的彷徨和失落而對自然的一種渴求。張猛通過這樣一種轉借的手法,在向經典致敬的同時,自身的生命與性靈亦得以安放,從而達成了自我的救贖。
趙麗娜就是一位古靈精怪的愛麗絲啦,她的兔子帶領她進入了一個瑰麗而又被人世懸擱的夢幻世界。她虛擬了一個遠離現實社會與生活的靈異仙境,長相精致的女子仿佛被這一奇境所感召,無不空幻迷離。這樣一種對現實生活的反隱喻或許彰顯了在現代都市生活里作為一個年輕女性所要面對的諸多社會與家庭的因素,工作的壓力、婚姻與家庭的責任、物質世界的迷惑,這一切就如一張巨大的網,無形卻不斷地往內收縮,愈掙扎愈壓迫。所以,趙麗娜選取了一種將現實社會與生活進行反隱喻的方式,為自身營造了一個奇詭瑰麗的仙境,而她的自畫像也不斷重疊式地出現在畫面中,強化了自身的游離與對現實社會的反諷。
在此,每一位畫家將富有個體生命經驗的感受與感知予以了精微的視覺呈現。藝術,來源于生活,亦高于生活,他們將自身此時此地的在場感與生命感進行了藝術的抽象與隱喻,在時間面前,每一個人都是過客,無論過往和將來,我們所能把握的、擁有的——惟有:此在。
文/龍昭陽(著名詩人、藝術家、美術批評家)

韋紅燕,1958生于北京。現為首都師范大學美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北京美術家協會中國畫藝術委員會委員,中國工筆畫學會常務理事,北京工筆重彩畫會理事,北京女美術家聯誼會副會長。

作品名稱 /《綠風》

作品名稱 /《平》

汪港清,1962年8月生于北京。現為首都師范大學美術學院教授,中國畫系主任。民建中央畫院院士,北京市政協書畫院畫家。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北京美術家協會理事,中國工筆畫學會理事,中國壁畫學會理事,中國建筑學會壁畫專委會副主任,北京工筆重彩畫會理事,北京齊白石藝術研究會副秘書長,常務理事。

作品名稱 /《聆》

作品名稱 /《尋》

楊聲,安徽蕪湖人,1997年畢業于安徽阜陽師范學院美術系,2002年結業于中央美術學院國畫系水墨人物研究生課程班,師從李少文教授。2009年畢業于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學院工筆人物畫工作室,獲碩士學位,導師唐勇力教授。先后任教于安慶大學藝術學院、東北師范大學美術學院、中央美術學院。現為中央美術學院城市設計學院培訓部副主任,中國畫工作室導師。

作品名稱 /《小生活一》

作品名稱 /《小生活二》

袁玲玲,1974年生于河南鄭州,1996年畢業于河南大學美術系獲學士學位,2009年畢業于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學院獲碩士學位(導師唐勇力教授),2015年畢業于中國藝術研究院獲美術學博士學位 導師唐勇力教授 ,現為中國國家畫院博士后(合作導師楊曉陽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工筆畫學會理事、文化部藝術發展中心中國畫研究院研究員、副教授。

作品名稱 /《游觀·自在之六》

作品名稱 /《清尊素影之十三》

張猛,1975年生于山東郯城。畢業于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學院,導師唐勇力教授。現為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學院教師。中國畫學會會員,中國工筆畫學會會員。

作品名稱 /《平湖秋月》

作品名稱 /《遙觀·云風之二》

趙麗娜,1979年出生于山東,2008年畢業于中央美術學院。師從中國畫學院院長唐勇力教授,獲碩士學位,中國工筆畫學會會員,山東當代書畫院人物畫院副院長。

作品名稱 /《圣潔之日》

作品名稱 /《醉仙圖》

睿德軒美術館文房四寶展示區
我們只想把好的產品,真誠的推薦給您,讓您在藝術創作中真正能夠感受到正品文房給您帶來的無限快樂和藝足感,您對我們的信任和支持不只是單純的客戶關系,是友誼的象征,是紅星文房產品讓你我建立了情感的紐帶,哪怕一分錢的產品交易我們都會讓你感到物有所值帶來的愉悅感,睿德軒文房 字畫只做正品,不做贗品是我們生存的核心價值觀,策劃具有學術性的展覽,這才使得我們為您服務更有意義、更有價值。 垂詢電話:15110023288
責任編輯:麥穗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