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匿的憂傷——雯雯作品展

海報
出品人:牛青坡
策展人:韋宏山
藝術總監:朱學文
展覽統籌:張林
主辦單位:恩來美術館
展覽時間:2017年07月23日—30日
開幕時間:2017年07月23日下午4:00
展覽地址:北京通州宋莊國防藝術區A-120
協辦單位:梅地亞藝術中心、中國抽象藝術沙龍、大藝家、泉國際藝術、新浪當代藝術、中國當代藝術聯盟
藝術家簡歷
雯雯
生于遼寧襄平
美術教育工作者
加拿大藝術家聯合會會員
現工作生活于襄平
展覽
2017年 北京夏季展17,恩來美術館,北京
2017年 中國當代藝術聯盟2017年度大展,上上國際美術館,北京
2017年 《春醒》2017中國女畫家作品展,河北美術館
2017年 《朵兒芬芳》當代中國女性藝術展,恩來美術館,北京
2017年 《獨立精神第一回》展覽,恩來美術館,北京
2016年 中國當代女子畫會全國邀請展,上上國際美術館,北京
2015年 中國當代女子畫會首屆邀請展,獲學術獎,上上國際美術館,北京
2015年 《中國女性藝術展》,中和美術館,北京
2014年 慶祝建國65周年暨迎接第12屆全國美展——遼寧優秀美術作品展,遼寧美術館
2013年 《夢之青春》——遼寧青年優秀作品展,遼寧美術館
逾越疼痛的詩
文/韋宏山
一般而言,面對一件藝術作品時,尤其是繪畫的作品,我通常期望它能從我的體內喚起一些‘詞語’來。就像是來自另一個世界的聲音那樣。當我面對雯雯的這些作品時,我體內喚起的是這樣的一句話語:逾越疼痛的詩。
相信大多數人站在雯雯的作品前,會有點懵愣的感覺,甚至可能驚訝!因為在他們的主觀意識里,早就對女性的藝術創作有了一些想象的模式,而眼前的這些作品卻是相去甚遠的,無法進入到他們所謂的審美范疇里。可能對某些也是畫畫的人來說,也是如此,盡管他們可能也知道,藝術不再是簡單的審美那回事情,甚至,它也可以是‘審丑’的。
雯雯在作品里描畫出的那些變形的人體,或扭曲糾纏,或碰撞撕裂,發出內心深處的叫喊!這些都是她作為一位女性的精神體驗所獨有的感覺。它可能在壓抑中仿佛過滿,它開始溢泄出來,通過畫筆,聚合成一幅幅驚悸的畫面。在這個過程中,將體內的‘疼痛’轉化成為一種更為堅硬的詩,而不是掩蓋它來進行虛假的抒情。
我想,畫中的那些人形或者形態,被怎樣閱讀或者它有何種指向,并不是非常重要的,重要的是,它激起了你的感覺和思考。你能不被畫面中那些激蕩的色彩牽動嗎?在雯雯的畫中,生命不再是庸常的模樣,這些景象,只有進入到思想的深刻層面里才可能看到。而看到它,這就是一種生命中的疼痛,盡管,你可能并不會因此而悲傷。
從形式語體來說,雯雯的藝術創作,深受表現主義的風格所影響。像我們知道的巴塞利茨,或者早期的諾爾德,甚至荷蘭人的卡爾·阿拜爾等等,形成了一條表現主義的線索。表現主義帶來了行動繪畫的啟發,并使藝術家在創作時形成某種自發的‘聯想’,來帶動感覺作原始的噴發,而不是理性的思想。這些創作特征,在雯雯的作品里都能明顯可見。
我比較意外的是,雯雯安居于一個東北的小古城,遠離文化藝術的中心,她的作品卻能超越于地方化的本色。通常地方性的藝術家都多少帶著些區域化的意識色彩,這些在雯雯的作品里是完全看不到的。是什么使雯雯的作品跨越了這種局限性呢?我覺得是她以人性的觀照投射到自身的內在靈魂,她通過繪畫質問心靈之上的種種問題,而這都是我們人類所共同面對的,并不以國度和種族的不同而有異。
最重要的是,雯雯她通過繪畫和寫作(她也寫詩),令她逾越了那些可能淤積已久的心靈疼痛,并將它們轉化成為了一種詩意。藝術始終是個體與世界形成溝通的一個永恒的方式...
2017/7/12 草于大宋

《白晝與炙熱》布面油畫 100×100cm 2015年

《糖果物語》 布面油畫 100×100cm 2015年

《涌》 布面油畫 110×110cm 2016年

《涌》 布面油畫 110×110cm 2016年 局部二

《憂傷的下午》 紙本綜合 29×44cm 2017年

《困》 210×150cm 布面油畫 2015年

《站在你前方》 紙本綜合 29×44cm 2015年

《存在者》 布面油畫 160×160cm 2016年

《存在與碎裂》 布面油畫 150×120cm 2015年

《暴躁的風》 紙本綜合 29×44cm 2017

《笑容》 紙本綜合 29×44cm 2017年

《存在與消逝》布面油畫 150×120cm 2015年

《與雪共舞》紙本綜合 60×80cm 2016年

《游蕩的妄想》紙本綜合 60×80cm 2016年

《魅》 布面油畫 150×120cm 2015年

《游戲的風景》布面油畫 160×160cm 2016年

書樣效果
責任編輯:麥穗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