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穎大寫意花鳥畫:新金陵畫派花鳥第一人
呂鳳子倡導的繪畫理念——深入生活精髓,細察自然微妙,以赤誠之心捕捉并詮釋對象神韻,如同不竭甘泉,滋養了新金陵畫派每位藝術家的心田。這一藝術追求,讓新金陵畫派作品充滿生動與活力,每幅畫都似鮮活生命,訴說著對自然與生活的熱愛與敬畏。畫派藝術家們主要以山水為題材,而在大寫意花鳥畫領域,新金陵畫派尚未盡顯魅力。然而呂鳳子的杰出學生吳穎脫穎而出,他深諳畫派精髓,堅守并發展了其創新意識、民族意識、人文精神和寫意精神,更巧妙融入家鄉建安文化,使大寫意花鳥作品獨具特色,風格鮮明。吳穎追求筆墨自由揮灑,注重意境營造與神韻傳達,他的作品如清新之風,為新金陵畫派注入新活力,花鳥在其筆下栩栩如生,令人嘆為觀止。吳穎的藝術創作不僅豐富了畫派風格,更在大寫意花鳥畫領域開創了嶄新篇章。

吳穎,原名文蔚,號建安老人,1931年出生于安徽亳州,是中國著名書畫家、藝術大師、金陵畫派代表性藝術家、建安畫派創始人之一。與師兄徐悲鴻、傅抱石、吳冠中、李可染、劉開渠、張書旂、王朝聞并稱“呂門八杰”。是呂鳳子美學思想重要繼承者和發揚者。他的大寫意花鳥畫作品,不僅體現了新金陵畫派的精髓,更展現了他個人的藝術風格和才華。

吳穎在他的大寫意花鳥作品中,筆墨的自如運用和形態的生動表現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每一筆、每一墨都蘊含著深厚的藝術功底和獨特的審美追求,仿佛都在訴說著他對自然、對生命的深刻感悟。他運用粗壯有力的筆觸和簡潔概括的線條,將花鳥的形態和神韻描繪得淋漓盡致,使得畫面中的花朵競相綻放,鳥兒自由飛翔,呈現出一派生機勃勃、活力四溢的景象。同時,吳穎對墨色的運用也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境界。他通過淋漓濃郁的墨色,巧妙地增強了畫面的層次感和立體感,使得作品更加生動逼真,仿佛讓人置身于那片美麗的自然之中。在人與自然的關系上,吳穎有著獨到的見解。他主張要有獨詣觀察,獨特感受,不僅要“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更要注重對生活的體察。他關注四時更替,細心觀察花草在不同節氣的各種變化,可以說是“眼中皆畫”。在他的筆下,那些本是尋常覓得的小花,卻被放大為滿園的花草,展現出一種別樣的美感和韻味。吳穎的繪畫思維與眾不同,他善于反觀事物,有著自我的創造。他的大寫意花鳥畫并不僅僅是描述圖像本身,更是與久思形象的遇合,是對具象的哲學反思。他的作品是主體先行的,遵循著“反觀自造,獨詣超域”的審美主張,展現了個體心跡的外化呈現和文化書寫。

1947年正則藝專師生合影
吳穎的大寫意花鳥畫,以其氣勢恢宏、意境深遠在藝術界獨樹一幟。他巧妙地運用流暢的線條與豐富的墨色變化,將花鳥的靈動神韻刻畫得入木三分,每幅作品都仿佛蘊含著生命的律動。在創作過程中,吳穎尤為注重畫面的整體效果與意境營造,力求在視覺上給予觀眾以震撼之美,讓人在欣賞中感受到藝術的無窮魅力。他的作品個性鮮明,深思熟慮,既傳承了傳統大寫意花鳥畫的精髓,又巧妙融合了現代藝術元素,展現出獨特的創新風格。吳穎堅持“以大為先”的藝術理念以求畫面的“正大氣象”,選取的意象多為具有積極意向的草蟲、花卉、鳥禽,這些元素在他的筆下被賦予了新的生命力和象征意義。畫作的氣勢并非僅僅來源于尺寸的大小,而是整體畫面的一氣呵成和用筆的連貫有序。吳穎的每一筆、每一墨都蘊含著深厚的藝術功底和獨特的審美追求,使得作品在視覺上既方中有圓,圓中有方,既穩重又靈動。這種氣勢不僅給人以強烈的視覺沖擊,更在畫面意境上彰顯出一種宏大的特點,仿佛讓人感受到一種超越畫面本身的、更為廣闊的藝術世界。在繪畫技巧上,吳穎多以中鋒作畫,用水墨暈染,設色作品也大多清新淡雅,展現出一種超凡脫俗的藝術境界。他的作品整體筆墨生動,率意奔放,無論是整體還是局部,都充滿了藝術的生命力和感染力。在畫作中,他多描述北方冬季衰而不敗的景象,通過筆墨的揮灑和意境的營造,傳達出對生命堅韌不拔的贊美和對自然的深刻敬畏。尤為值得一提的是,吳穎在大寫意花鳥畫中極為強調意在筆先、筆筆相連、一氣呵成的創作理念。他在似與不似之間尋求物與精神的統一,通過筆墨的揮灑和意境的營造,更好地傳達出自己對自然、對生命的深刻感悟。這種創作方式不僅反映了傳統的筆墨情趣,也充分展現了吳穎自身的創新意識和藝術追求。

1978年吳穎在中國美術館舉辦個展照片(左一為吳穎)

1983年吳穎在榮寶齋辦個展同友人合影
此外,在繼承新金陵畫派風格的基礎上,吳穎進行了大膽的創新嘗試。他借鑒了西方繪畫中的光影效果和色彩運用,將其融入到自己的大寫意花鳥畫創作中。通過光影的變幻和色彩的對比,他成功地營造出了一種獨特的氛圍和情感基調,使得作品更加生動、逼真。這種創新嘗試不僅豐富了新金陵畫派的大寫意花鳥畫風格,也為后來的藝術家提供了新的創作思路和方法。

吳穎,這位大寫意花鳥畫的大師,對筆墨的運用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他的筆觸流暢而有力,墨色變化豐富自然,善于運用干筆、濕筆、濃墨、淡墨等不同的筆墨技巧,細膩地刻畫出花鳥的形態和神韻,使得作品充滿生命力和感染力。在色彩的搭配上,吳穎同樣展現出非凡的才華,他巧妙運用鮮艷與柔和的色彩,營造出花鳥不同的情感和氛圍,同時注重色彩之間的對比和協調,使畫面具有強烈的視覺沖擊力和藝術美感。在構圖上,吳穎繼承了呂鳳子“置陳布勢”的美學思想,善于運用對稱、均衡、對比等原則,精心安排畫面中的元素,營造出節奏感和韻律感,使作品更具藝術魅力和感染力。而意境的營造,更是他作品中的一大亮點。通過巧妙的構圖、色彩的運用和筆墨的酣暢淋漓,吳穎營造出一種深遠悠長的意境,讓人在欣賞花鳥的美麗和靈動的同時,感受到一種超越畫面本身的情感和意蘊。

值得一提的是,吳穎還是一位深諳書法之道的畫家。他深受浙派花鳥畫的影響,同時擁有扎實的書法功底。在歷史文化的熏陶下,加之亳州這方水土的滋養,他形成了對大寫意花鳥畫的獨特眼光,對筆墨有著特別的理解和表達。這種文脈傳承和學養特性,鑄就了他對筆墨的獨特領悟力和與眾不同的駕馭能力。畫者,文之極也。蘇軾在面對自己的作品風格時曾這樣評述:“凡文字,少小時須令氣象崢嶸,彩色絢爛。漸老漸熟,乃造平淡。其實不是平淡,絢爛之極也。”吳穎的大寫意花鳥畫也由求變出新逐漸進入以簡馭繁、返璞歸真,歸于平淡的藝術境界。一路走來,吳穎在藝術道路上的探索過程似乎與孫過庭在《書譜》中把學書過程劃分的三個階段相吻合:“至如初學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務追險絕;既能險絕,復歸平正。初謂未及,中則過之,后乃通會。通會之際,人書俱老。”古往今來的書法實踐證明,這由生到熟再由熟到生的過程,是書法家通往書法成功境地的必經之路。而和書法一樣,繪畫實踐同樣需要“先走進去,再走出來”。在創作過程中,吳穎融合古今、中西,形成自我面貌,用舊筆墨表現出新意境,既傳統又現代。他通過以書入畫的方式更新創作觀念、重塑空間結構,體現當代美,取得了豐碩的成果。這一切不僅有力地促進了他的藝術創作,也深刻影響著他對人生的感悟,使他回歸繪畫的本源,堅守著一份寧靜和淡泊。

吳穎的藝術成就得到了廣泛的認可和贊譽。他的作品多次參加國內外重要展覽,并屢獲殊榮。他的大寫意花鳥畫作品,不僅是眾多藝術機構和收藏家競相追逐的珍寶,更在中國現代美術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成為了不可磨滅的重要篇章。吳穎在大寫意花鳥畫的領域中,堅守并發展了新金陵畫派的精髓,同時融入了創新意識、民族意識、人文精神和寫意精神,使得他的作品獨具匠心,別具一格。他巧妙地將自己家鄉的建安文化融入畫中,進行了大膽而富有創意的嘗試,為中國繪畫藝術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開辟了新的境界。他的作品,不僅展現了深厚的藝術功底和獨特的藝術風格,更彰顯了他對中國繪畫藝術的深刻理解與獨特見解。吳穎的作品,如同一股清新的風,為中國繪畫藝術的繁榮與發展帶來了新的氣息,注入了新的動力。我們有理由堅信,在未來的藝術道路上,吳穎將繼續以他那獨特的藝術風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蘊,為中國繪畫藝術譜寫更加輝煌、更加燦爛的篇章,讓世人為之傾倒,為之贊嘆。
作品欣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