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風賦新曲 新歌唱新星——全國知名詞曲作家走進兵團第十三師新星市采風創作活動成功舉行

金秋九月,大美東疆不僅鋪展著豐收的畫卷,也躍動著文藝創作的脈搏。9月9日至15日,“新歌唱新星”全國知名詞曲作家走進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十三師新星市采風創作活動成功舉行。
此次采風創作活動由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文聯、兵團第十三師新星市主辦,兵團音樂家協會、第十三師新星市黨委宣傳部、第十三師新星市文化體育廣電和旅游局、第十三師新星市文聯、第十三師融媒體中心承辦。
一周時間里,著名詞作家、一級編劇車行,著名作曲家、一級作曲李昕,中國少數民族聲樂學會副會長、作曲家具本哲,甘肅省文聯文藝創作傳播中心詞作家楊玉鵬,全國總工會文工團青年詞作家、策劃人車帥,中國音協理事、兵團音協主席、一級作曲唐軍深入兵團第十三師新星市腹地,以腳步丈量熱土,用真情實感聆聽大地的心跳,在歷史與現實的交融中進行了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與創作,為深入推進文化潤疆工程注入了鮮活的藝術能量。

厚土尋根:觸摸歷史脈絡,感悟兵團精神
作為絲綢之路經濟帶重要節點城市,第十三師新星市以“絲路支點、疆東門戶、紅色新城”為城市定位,素有“新疆縮影”之美譽,集戈壁、沙漠、草原、雪山、胡楊等多元自然資源于一體,同時蘊藏深厚的紅色軍墾文化與多民族和諧共生的文化底蘊,這些自然和人文資源為采風團一行提供了豐富的創作素材。
在第十三師新星市東天山自然地質博覽園、新星市博物館、規劃館,詞曲作家們對這片厚重的文化底蘊和歷史淵源有了更深的認知。而在紅星二場紅星軍墾博物館、地窩子遺址紀念園,一件件實物、一幅幅圖片、一段段故事,生動再現了兵團人篳路藍縷、艱苦奮斗的崢嶸歲月。那種“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艱苦創業、開拓進取”的兵團精神,強烈撞擊著每一位詞曲作家的心靈。

“走進十三師,看到戈壁綠洲,領悟兵團精神,讓人動情,令人心生敬意。在博物館,泛黃的軍大衣、褪色的證書和獎狀,訴說著兵團人‘背著炒面進天山,一把鐵鍬開荒原’的創業歲月。老兵以血肉之軀拓荒,在鹽堿地上耕耘,把‘不換防的戍邊人’的誓言刻進了每一寸土地。”在紅星二場紅星軍墾博物館和地窩子遺址紀念園,車行道出了自己的心聲。
車行的此番話引起了老搭檔李昕的共鳴,他感慨地說:“金秋九月瓜果飄香,帶著對兵團人的崇敬,我走進具有光榮革命歷史、戍邊英雄輩出的英雄第十三師。所到所見所聞,一路紅星閃閃,一路感嘆感言,一路可歌可泣的故事成打成串。地窩子、軍工馬、英雄二連、紅星渠……數不盡說不完,把昨天和今天緊緊相擁、緊緊相連。”
具本哲、楊玉鵬表示,能夠參加此次詞曲采風創作活動,感到特別榮幸。在這片充滿光榮與夢想的土地上,我們不僅聽到了歷史的回響,也感受到了時代的跳動。每一張老照片、每一件物品和每一段文字都有力地講述著兵團人的崢嶸歲月。

時代新篇:聚焦發展成就,捕捉奮進足音
此次采風活動不僅深情回望往昔,更精準聚焦于第十三師新星市邁向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嶄新面貌。采風團馬不停蹄,深入新疆大安特種鋼有限責任公司的生產車間,機器的轟鳴聲奏響現代工業的激昂旋律,讓大家真切觸摸到工業發展躍動的脈搏;踏入紅星一場溫室植物園與新星高科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滿目翠綠與先進的農業科技設施交相輝映,淋漓盡致地展現出科技為農業賦能的磅礴偉力。與此同時,采風團還悉心聆聽了全國人大代表朱廣蘭等致富帶頭人的奮斗故事。他們扎根基層,一心服務職工群眾,帶領大家共創美好生活,那些質樸又動人的事跡,都化作源源不斷的靈感源泉,感動著采風團一行。
對此,車行感慨道:“每棵樹都是用汗水澆活的,每個地窩子都是用夢想挖出的。如今的第十三師新星市,園區拔地而起,農業碩果累累,而兵團精神始終是新星市城市發展的根與魂。”

第十三師新星市是座“素材富礦”,得天獨厚的自然稟賦與厚重多元的人文底蘊交織共生。深厚獨特的軍墾文化、絢麗多彩的民族風情、綿延千年的歷史積淀,為此次采風創作鋪就了豐沃土壤。采風團的腳步所至,皆是靈感的碰撞——在胡楊林中駐足,為其“生而千年不死”的悲壯堅韌動容;走進火箭農場奇石館,被形態各異的奇石藏品與“千叟宴”的人文巧思震撼;徜徉黃田農場八大石景區,在白云映清泉的“避世桃源”中沉醉;駐足白楊溝佛寺遺址,于殘垣斷壁間觸摸古老文明的輝煌與滄桑。
而這片土地的活力不止于歷史與自然。從智能化生產車間里運轉的機械臂,到街頭巷尾職工群眾臉上綻放的幸福笑容,第十三師新星市在經濟騰飛、生態向好、民生提質、兵地同心等領域的亮眼成就,正以鮮活的時代圖景,為詞曲作家們源源不斷地注入創作靈感,讓旋律既有歷史的厚重,更有當下的溫度。

創作期許:讓兵團故事在旋律中傳向遠方
東疆大地上的采風之旅雖已畫上句號,但“新歌唱新星”的創作征程才剛剛奏響序曲。正如兵團第十三師新星市文聯主席馮斌圣所言,全國知名詞曲作家深入到這里,核心意義在于以文藝為筆、以旋律為墨,將新星市的城市新貌、發展碩果、紅色軍墾魂、多元風土情與和諧生活圖景,轉化為可聽、可感的音樂作品,讓“兵團精神”的時代光芒與新星市的獨特魅力,被更多人聽見、讀懂。
這份創作的熱忱,早已在詞曲作家們心中扎根。他們直言,此次采風帶來的不僅是視覺與聽覺的震撼,更是心靈的洗禮——唐軍感慨“收獲頗豐,精神升華”,承諾將對兵團精神的感悟、對城市巨變的驚嘆、對多元文化的體驗,盡數熔鑄進創作;具本哲與車帥則將此行視作“歷史的追蹤與精神的凈化”,新星市的壯麗風光與各族群眾向上的風貌,讓他們的創作靈感徹底迸發;李昕更動情地表示,要把采風所得的珍貴記憶,化作跳動的音符與連貫的譜線,用歌聲期許新星市續寫“老兵新傳”,邁向更美好的未來。

這場采風本就是一次高水準、深內涵、廣影響的文化實踐,更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生動注腳。自始至終,詞曲作家們都以“文化潤疆”踐行者的姿態,懷揣對兵團精神的崇敬與對邊疆群眾的深情,深入兵團第十三師新星市的田間地頭、企業車間與社區連隊。他們俯身聆聽生活的原聲,捕捉邊疆發展的鏗鏘節奏,感受兵團兒女的奮斗熱忱。我們有理由相信,這些源自第十三師新星市生活深處的真實感悟,終將與時代脈搏同頻共振,轉化為一曲曲兼具地域特色與情感溫度的旋律。而兵團精神,也將借著這些動人的歌聲,跨越山海、傳向遠方,被更多人聽見、銘記。
責任編輯:麥穗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