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文字姓氏文化書法作品展公益行走進成都華商理工職業學校

翰墨書姓氏,古文字文化潤澤職教心田
——中國古文字姓氏文化書法作品展公益行走進成都華商理工職業學校
2025年10月28日,成都華商理工職業學校迎來了一場意義深遠的傳統文化盛宴,“中國古文字姓氏文化走進校園”大型活動在這里隆重舉行。
上午9時30分,活動在莊嚴的座談會中拉開帷幕。中國亞洲經濟發展協會副會長兼文旅部部長、中國古文字博物館秘書長唐健文協同世界華人協會執行主席、全球文化產業聯盟主席、世界杰出女性領袖聯盟聯席主席郝金玲、中國古文字博物館館長譚文貴等文化界知名人士,與華商教育集團董事長王琳等教育界代表齊聚一堂,共話文化傳承與創新人才培養。

深化文化認同:在對話中傳承文明薪火
座談會上,唐健文先生以“緣行天下,文脈相傳”為主題發表演講。他結合考察團連日來在三星堆、峨眉金頂、三蘇祠等地的見聞,深刻闡釋了"植根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發展具有強大凝聚力、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文化"的時代意義。唐健文先生說:“從三星堆的文明曙光到現代校園的文化實踐,我們要讓收藏在博物館里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都活起來。”

譚文貴館長從文字演變的視角,強調了傳統文化在職業教育中的重要性:“每一個漢字都承載著深厚的故事,希望同學們在掌握專業技能的同時,能夠關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讓中華民族8000年文明薪火相傳。”
郝金玲主席結合其國際文化交流經驗指出:“文化出海是新時代的重要使命。職業學校的學生不僅要掌握技術,更要具備文化素養,用中國故事連接世界。”

立德樹人:職業教育與文化傳承深度融合
華商教育集團董事長王琳校長分享了學校幾十年來的辦學心得,闡述了他對于職業技術學校的辦學理念與思想,開創了傳統文化與職業教育融合的特色育人之路。學校通過晨讀經典、禮儀訓練等實踐,將文化傳承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辦學31年來,累計培養10萬余名高素質技能人才,其育人模式被教育部教材收錄,成為四川省職業教育文化育人的典范。王校長表示:“我們將繼續推動傳統文化與職業教育的深度融合,培養既有專業技能又有文化底蘊的新時代人才。”

文化浸潤校園:五百學子共展姓氏畫卷
座談會結束后,考察團一行人來到學校大操場上,一幅震撼人心的文化畫卷徐徐展開。500余名學生整齊列隊,共同展示由唐健文先生創作的300幅百家姓書法作品。這場規模宏大的"中國古文字姓氏文化書法展公益行",不僅展現了中華文字之美,更讓學生們在實踐中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


譚文貴館長現場揮毫,為學校題寫"德能淬理,兼愛善工"八字校訓,以書法藝術詮釋教育理念。唐健文先生則將其走遍100多個國家書寫的大愛之"緣"字贈予學校永久珍藏,寓意文化傳承無遠弗屆。學生們彬彬有禮、落落大方,主動與專家學者交流姓氏文化,主動與唐老師合影留念,踴躍加入緣文化社群,現場洋溢著溫暖而充滿活力的文化氛圍。這種互動不僅增進了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同,更激發了他們對文化傳承的責任感。

此次活動通過創新形式推動傳統文化進校園,是大力繁榮文化事業,加快發展文化產業要求的具體實踐。正如唐健文先生所言:"文化的生命力,在于有多少年輕人愿意接過它、創新它、傳播它。"在建設文化強國的征程中,需要更多這樣的創新實踐,讓中華文明在新時代綻放璀璨光芒。

【供稿:緣文化學會】
【攝影:劉正彬 張瑀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