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愁永系·春天永駐——2025兩岸殘疾人文化藝術交流演出成功舉辦
臺灣共工新聞社訊「記者夏娃/永春報道」
11月1日晚,"鄉愁永系·春天永駐——2025兩岸殘疾人文化藝術交流演出"在福建省泉州市永春縣人民會堂隆重舉行。來自臺灣、西藏、寧夏、新疆、吉林五地的殘疾人藝術家齊聚一堂,臺灣鋼琴公主劉夢緣、臺灣古箏王子張揚任受邀助陣,以藝術為橋,共同演繹了一場跨越海峽的文化盛宴。臺灣代表團團長、臺灣國際新聞視角報社總社長兼任臺灣共工新聞社社長陳習珍在晚會授旗儀式中接過福建省海峽兩岸助殘志愿者協會志愿服務隊旗幟,成為活動重要亮點。

本次交流演出是2025兩岸殘疾人文化藝術交流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晚會于19時30分準時開幕,永春人民會堂內座無虛席。在《白鶴雄風》的武術表演中,演出正式拉開帷幕,永春白鶴拳的剛柔并濟瞬間點燃了現場氣氛。
授旗儀式凝聚兩岸共識
晚會中場舉行的福建省海峽兩岸助殘志愿者協會志愿服務隊授旗儀式將活動推向高潮。臺中市亞斯伯格癥肯納癥協進會理事長陳習珍作為臺灣代表受邀上臺,鄭重接過志愿服務隊旗幟。她雙手握旗,眼眶濕潤,這一刻不僅是個人的榮譽,更是兩岸助殘事業共同理念的象征。
陳習珍在接受采訪時表示:"這面旗幟代表著責任與承諾,將激勵我們繼續為兩岸殘疾人藝術文化交流貢獻力量。"

多元藝術展現融合之美
整場演出分為"源·山海禮贊"、"緣·兩岸情深"、"圓·同心筑夢"三個篇章。西藏的堆諧非遺民歌《卓姆仁青崗》、寧夏的秦腔《火焰駒·表花》選段、新疆的舞蹈《絲路花開》等節目輪番上演,臺灣藝人徐承剛演唱的《甲天拼輸贏》配以手語翻譯,充分體現了"平等、融合、共享"的活動理念。

吉林殘聯王琦主席在觀演后深有感觸地說:"臺灣有個日月潭,吉林有個凈月潭,兩潭相映,情誼相連,我們非常愿意邀請臺灣陳嵐老師一行攜手創辦兩潭音樂交流會,讓兩岸藝術之花在山水之間綻放。"吉林籍歌手王凱與嗩吶吹手張亮亮也現場表態,將正式向臺灣鋼琴公主劉夢緣發出邀約,約定來年春暖花開時在吉林同臺獻藝,延續這場跨越海峽的藝術之約。
新疆昌吉州殘聯理事長阿力木在演出間隙,與臺灣代表團團長陳習珍一行同游永春山水。一行人漫步于永春的青綠景致中,暢談兩岸文化特色與助殘心得,歡聲笑語不斷,還頻頻駐足合照,定格下兩岸同胞相知相近的美好瞬間。阿力木理事長當場誠摯發出邀請:"新疆有獨特的民族音樂與人文風情,盼陳習珍老師能帶團前來交流,讓兩岸殘疾人藝術家共奏民族團結與文化融合的樂章。"

鄉愁主題串聯情感紐帶
晚會中,鄉愁主題貫穿始終。董麗娜朗誦的《鄉愁》與臺灣嘉賓吳洪峰的情境表演相得益彰,當《一字鄉愁》的旋律響起時,不少臺胞觀眾輕聲跟唱,展現出兩岸共同的情感記憶。

陳習珍動情地說:"從《鄉愁》詩朗誦到《一字鄉愁》的演唱,每一句都觸動心靈。今晚,鄉愁不再是遺憾,而成為連接兩岸的橋梁。"
演出在《歌唱祖國》的合唱中圓滿落幕。劉夢緣、張揚任與兩岸藝術家們相互擁抱、交換聯系方式,約定繼續推動兩岸殘疾人藝術交流。在永春這個有著"永遠春天"美好寓意的地方,兩岸殘疾人藝術交流的種子已悄然生根發芽,為促進兩岸文化交流與融合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作者:夏娃
供圖:共工新聞圖片庫、臺灣共工新聞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