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韻流動 天地生息——試析吳傳麟畫作中的水
在中國山水畫的筆墨世界里,水不僅是自然景致的構成元素,更是畫家寄寓精神、傳導氣韻的重要載體。吳傳麟先生的山水畫中,水流如骨、氣韻為神,以筆墨為媒介搭建起人與天地對話的橋梁,讓觀者在氤氳水氣中感知自然生息的脈動。

林泉清韻 137.5×68.5cm 紙本設色 2005年
水在中國畫的構圖體系中向來承載著平衡畫面、牽引視線的功能,而吳傳麟對水的運用,早已超越了單純的形式作用。他筆下的水,或為山間蜿蜒的溪流,或為崖邊奔涌的飛瀑,或為江面上浩渺的煙波,皆以靈動的線條勾勒走勢,以虛實相間的墨色暈染氣韻。

李白詩意圖 80×51.5cm 紙本設色 1995年
在《江南詩思入畫圖》中,江水從畫面深處蜿蜒而來,淡墨勾勒的波痕隨山勢起伏,既分割了陡峭的巖壁與平緩的灘涂,又以流動的姿態串聯起近景的蒼松與遠景的云霧,使整幅畫在剛勁的山石與柔婉的水流間形成張力,達成“剛柔相濟”的視覺平衡。這種以水為骨的構圖智慧,讓畫面擺脫了刻板的布局,盡顯自然排布的從容與生機。

峽江圖 136×66.7cm 紙本設色 1989年
更值得品味的是,吳傳麟將“氣韻”融入水的筆墨語言中,使水成為傳遞天地生息的精神紐帶。傳統中國畫講究“氣韻生動”,而吳傳麟筆下的水,正是氣韻的最佳載體。他不刻意追求水的具象形態,而是以“寫意”筆法捕捉水的神韻:畫飛瀑時,用勁挺的側鋒表現水流的湍急,墨色的濃淡變化如水珠飛濺,似能聽見轟鳴的水聲;繪溪流時,則以輕淡的筆觸勾勒輔以朦朧的淡墨暈染,讓水流在山石間若隱若現,透著幾分閑適與清幽。

竹林清趣 67×45cm 紙本設色 1989年
再觀《林泉人家》,山間溪流穿石而過,墨色由濃轉淡,線條由實變虛,既展現了水流遇阻轉折的自然之態,又以流動的氣息將山林、茅舍、農人串聯成有機的整體,仿佛整個畫面都在隨水的節奏呼吸,盡顯“天地萬物相生相依”的哲思。

靜坐室中不知香 開窗但見蝶飛來 68×44.5cm 紙本設色 1995年
水在吳傳麟的畫中,更是情感與意趣的寄托。他曾說“畫水即畫心”,筆下的水往往映射著畫家對自然的感悟與對生命的理解。春日的溪水,筆墨輕盈靈動,透著萬物復蘇的生機;秋日的江水,墨色沉郁厚重,載著歲月積淀的沉靜。這種將情感融入筆墨的創作方式,讓水不再是單純的自然景觀,而是有了溫度與靈魂。觀者凝視畫面時,心隨水流游走,既能感受到山間清泉的澄澈,也能體會到江河奔涌的豪邁,在筆墨與水氣的交融中,完成與自然、與畫家精神世界的共鳴。

歲朝圖 69.5×45.5cm 紙本設色 1981年
吳傳麟以水為骨、以氣為神,用筆墨賦予水鮮活的生命力,他的山水畫超越了“再現自然”的層面,成為傳遞天地生息與人文情懷的載體。他筆下的水,流淌著傳統中國畫的筆墨精神,更承載著對自然與生命的敬畏,在氣韻流動間,為觀者打開了一扇感知天地大美、體悟生命本真的窗口。(作者:鄧卓茜,意大利佛羅倫薩美術學院繪畫專業本科,繪畫方法論研究生碩士,現從事美術教學與理論研究。)

薰風 68.3×45.5cm 紙本設色 1981年

寶島風情無限好 70×46cm 紙本 2006年
吳傳麟(1939-2007),祖籍山東。1966年畢業于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現為清華大學美術學院)。中國美術出版總社編審,曾任人民美術出版社現代美術編輯室副主任。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書畫研究會理事;當代著名畫家、書法家、工藝美術家、美術教育家。
責任編輯:麥穗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