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工新聞社現場直擊:第十六屆津臺會背后的兩岸融合密碼
共工新聞社訊(記者 廖靜文)2025年10月29日至31日,共工新聞社副社長李貴永和總編輯辦公室副主任、記者廖紅麟等3人參與報道第十六屆津臺投資合作洽談會。這場以“融合新發展,共創新未來”為主題的盛會,匯聚兩岸政商界精英,在天津這座北方工業重鎮書寫著兩岸融合發展的新篇章。作為親歷者,廖紅麟等3人用鏡頭與筆觸記錄下這場跨越海峽的對話。

圖說:共工新聞社總編辦副主任、記者廖紅麟(右三)正在采訪全國臺灣同胞投資企業聯誼會(簡稱“全國臺企聯”)會長李政宏(共工社記者 廖靜文 攝)
開幕式:政治對話定調融合發展
10月29日上午,第十六屆津臺投資合作洽談會上,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主任宋濤與中國國民黨候任副主席蕭旭岑的發言成為焦點。
宋濤說,積極致力于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深化融合發展,為臺灣同胞創造更好發展機遇、分享更多發展成果。兩岸同胞要傳承和弘揚偉大抗戰精神,秉持民族大義,把握歷史大勢,堅定統一自信,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反對“臺獨”分裂和外部干涉,共謀祖國統一大業,共創民族復興偉業。
蕭旭岑說,天津“古今交融,融貫中西”,是個有著獨特魅力的城市,既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又同時展現了包容、開放、創新的厚度。希望臺灣的年輕朋友,多來大陸走動,多來大陸看看。中華民族的未來,要靠兩岸青年的合作共榮,希望臺灣青年謹記在心。
天津市長張工向各界來賓表示熱烈歡迎。他說,新征程上,天津將堅定不移推動高質量發展、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構建高品質宜居宜業環境,持續深化津臺交流合作,聚焦高端裝備制造、綠色石化、生物醫藥等新賽道共繪新藍圖,助力更多臺商臺企逐夢津城、創業展業。

圖說:共工新聞社總編辦副主任、記者廖紅麟(左三)正在采訪中國國民黨中央評議委員會主席團主席劉大貝(共工社記者 廖靜文 攝)
大健康產業交流會:智慧醫療碰撞新火花
10月29日下午的京津冀臺大健康產業交流會上,天津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副主任韓金艷的發言引發熱議。她展示的數據顯示,天津已建成覆蓋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務體系,擁有三甲醫院50余家,國家重點實驗室、臨床醫學研究中心相繼布局;天津國際生物醫藥聯合研究院、細胞生態海河實驗室、康希諾、藥明康德等龍頭機構拔節生長;天津面向未來深耕銀發經濟,在薊州山水、寶坻濕地、靜海田園規劃康養走廊,為臺灣長照理念提供了廣闊應用場景。
會上,兩岸企業家峰會生物科技與健康照護產業合作推進小組大陸方面副召集人、海峽兩岸醫藥衛生交流協會會長王立基指出,京津冀地區正加速構建特色鮮明的大健康產業生態圈,已成為臺企深耕大陸市場的首選地。
臺灣人工智慧發展學會榮譽理事長謝邦昌博士的演講則聚焦中醫藥與人工智能的融合。他的團隊開發的“AI中醫診斷系統”已在大陸多家醫院應用,準確率高。“我們正在訓練系統識別2000種中藥材的微觀特征,這將徹底改變傳統中藥質量控制方式。”謝邦昌展示的顯微圖像顯示,AI能準確識別出黃芪的“金井玉欄”特征 。

圖說:共工新聞社總編辦副主任、記者廖紅麟(右四)正在采訪臺灣工商建設理事會理事長雷弘毅(共工社記者 廖靜文 攝)
青年創業案例:銀發經濟的新路徑
臺灣現代醫療及管理協會副理事長紀淑靜提出的“醫養結合+智慧化”銀發經濟新路徑,成為兩岸青年創業的熱點。她的團隊在天津試點“智慧養老社區”,通過物聯網設備實時監測老人健康狀況,已服務老人數千人次。她們開發的'健康手環'能預警多種常見疾病,準確率比傳統方法提高了許多。
天津健康產業國際合作示范區的戰略定位也引發關注。該示范區重點發展生物醫藥、智慧醫療等產業。

圖說:共工新聞社總編辦副主任、記者廖紅麟(右二)正在采訪南開大學周恩來政府管理學院行政管理系教授黃清賢(共工社記者 廖靜文 攝)
記者手記:融合的溫度與深度
作為全程報道的記者,廖紅麟在采訪筆記中寫道:“在津臺會的4天里,我看到了兩岸融合的兩種形態:一種是高層的政治對話,另一種是基層的技術交流。宋濤主任與蕭旭岑先生的發言,為兩岸關系定下了'融合發展'的基調;而謝邦昌博士與紀淑靜理事長的案例,則讓我看到了融合的深度與溫度。”
廖紅麟特別提到一個細節:在兩岸青年就業創業發展交流會上,一位臺灣青年用流利的天津話介紹項目,而他的大陸合伙人則用閩南語回應。“這種語言的交融,正是兩岸融合最生動的注腳。”廖紅麟在報道中寫道,“當中醫藥遇上人工智能,當銀發經濟擁抱智慧化,兩岸融合正在從理念變為現實。”

圖說:共工新聞社總編辦副主任、記者廖紅麟(右二)正在采訪中國社科院臺灣研究所政治經濟室主任、研究員張華(共工社記者 廖靜文 攝)
津臺投資合作洽談會自2008年創辦以來,已成功舉辦15屆,共計促成簽約臺資項目350余個,達成意向投資額約1238億元。截至現在,2695家臺資企業、眾多臺灣同胞來津投資興業、安居樂業。今年1月以來,天津落地了32個臺商投資項目,合同投資總額3178.13萬美元,2000多名臺灣青年來津參訪,感受大陸發展活力、天津機遇溫度。廖紅麟的報道為讀者呈現了兩岸融合發展的生動圖景——在天津這座北方工業重鎮,兩岸正書寫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融合新篇。
作者:廖靜文
供圖:共工新聞圖片庫
- ·上一篇文章:氣韻流動 天地生息——試析吳傳麟畫作中的水
- ·下一篇文章:雅歌——何韻蘭 裘兆明 林萱 邱堅 孫路 范一冰2025作品展啟幕
- 共工新聞社現場直擊:第十六屆津臺會背后的兩岸融合密碼
- 共工新聞總社時政評論員王群應邀出席第十八屆世界華商大會 共謀全球華商合作新篇章
- 中央黨報——光明日報采訪共工新聞社顧問鈕則堅
- 共工新聞社顧問鈕則堅拜訪周恩來侄女周秉德 共敘紅色家風傳承與文化交流
- 共工新聞總社副社長李貴永一行赴河北省商標品牌協會考察交流
- 加拿大共工新聞社在多倫多專訪恩平同鄉會會長岑振良
- 賡續中日友好薪火:循宋慶齡與仁木富美子方向,日本共工新聞社聯動助產業出海拓界
- 香港共工新聞社參與第22屆中國-東盟博覽會閉幕新聞發布會
- 張宗真寄語共工新聞社顧問鈕則堅:共盼河清海晏,共圓祖國統一夢
- 以筆為戈,續寫中國故事丨抗日名將之后戴澄東為共工新聞社題寫社名
- 香港共工新聞總社與中緬經濟合作發展促進會開展戰略合作
- 共工新聞總社副社長王群(鶴霖)出任亞洲商業研究院全球戰略委員會理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