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屆廣州藝博會展商推介 耕藝文化藝術家 操軍凜

▼ ▼ ▼
“
在路上
書畫家操軍凜印象
寫下這個題目是緣于操軍凜先生去年一個展覽,這個展覽的標題就叫“在路上”。
認識操軍凜,是緣于他的書法,而很多年過去了,才知道他的篆刻和繪畫也是如此之好,可能是他很少示人的緣故吧。

操軍凜師從黃濟云和蔣士云先生學習書法,跟隨黃一健先生學習國畫,在早年得到過繪畫大師劉知白先生的指點,篆刻則從師于西泠寧樹恒先生。
嶺南章草大師蔣士云先生曾多次提及這個得意的學生,有悟性,有恒心,是可塑之才。
操軍凜還清晰地記得,第一次參加全國大展時面對那些優秀的作品,當初的欣喜變得有些不安,讓他看到了自己的差距,從那時他開始琢磨反思,書法是什么,應該怎樣去學習書法這個大課題。
在經歷了年少輕狂,年近不惑的操軍凜開始了一種新的歷煉,不僅僅停留在對技法的追求上,而是開始了對書法進行研究式的學習,只是學習技術、技巧,最終只能稱之為匠,而非藝,若得藝,要沉下去,鉆進去。研究書法要靜得下心,沉得住氣,耗得了時間,耐得住寂寞,操軍凜說他需要這種安靜,安靜的環境和安靜的心情。享受孤獨,也許是從匠到藝的一種無奈選擇,而這種選擇有時就決定了從藝者的高度和深度。藝術求索之路從來都是一條寂寞和漫長的道路,沒有捷徑可走。

操軍凜的作品渾厚而不失優雅,放曠而不失精微。經歷了多年的磨煉,毛筆和刻刀在操軍凜的手下變得更加自如,不是炫技,每一筆、每一刀都是情緒、是情感。浪漫而自由,沉著而厚重,這就是他的追求,由此達到由匠到藝,由技入道的蛻變。

在二十多年的書法生涯中,除了不斷的提高自己的書寫水平,他希望能讓更多的人愛上書法,讓喜歡書法的人懂得辨別書法的美與丑,提升對書法的認識,他說,懂比寫更重要。 除了寫字治印之外,一壺好茶,幾盤自烤的糕點,便能與友人或學生們相坐數小時,其間能時不時聽到他開懷的笑聲,在這談笑之間,便拉近了與友人和學生的距離,原來學書法可以這樣肆無忌憚,飲茶之時,談笑之中,書法那些事也就解決了。近十年的時間,他放棄了所有的展覽,專心于書畫篆刻和教學,而他的學生不斷取得佳績,屢獲全市、全省和全國展的最高獎,成為粵北書法界的后起之秀。
在粵北書法界篆刻界,操軍凜是個繞不過去的人物,能一個人影響一個地域的書法風格,在現在這個社會已經很少了,而操軍凜卻在影響著一群人,甚至是這個地域一代人對書法的理解。

在這個浮躁的時代,我們衡量一個書法家的水平,往往是獲了多少獎,入了多少展,作品賣了多少錢,而很少去注重作品本身,如何體現書法所蘊含的“無言的詩、無形的舞、無圖的畫、無聲的樂”的藝術境界,為了全心全意學習書法,操軍凜辭去了工作,成了一位自由人。很多人惋惜和不理解他扔掉了一個鐵飯碗,他卻說,只是為了有更多的時間來學習。同行說,操軍凜是個敢為書法去搏的人,而操軍凜卻說,書法對他來說更多的是一種愛,因為愛,愛得深、愛入骨髓,就會去尋找書法真正的美,給書法賦予生命。字是有生命的,線條是有情感的,在按提之間所表達出的是一種情感,是一種情緒,書法是生命中可以相依為命的知心朋友。

對被稱為書法家,他有一份發自內心的膽怯。他說,我只是一個藝人,能走到今天,是因為自己在某種程度上運氣比較好。而這些年之中,似乎是這種運氣在眷顧他,他總說自己并不聰明,只是下了多一些的功夫而已,他欽佩那些有才華的人,每每提起,就細數起來,言語之中多了一些贊許,甚至可以聽出他的羨慕與妒忌。而這些良師益友與他的友情,他說是一種精彩,可以用一生回憶的精彩。
近年來,偶爾可以看到操軍凜的畫,那是極具文人風格的,格調高古,這些年由于在粵北書名太盛,很少有人知道他的畫與他的印。而每每拿出把玩便能令人神往,故藏家多有所求而少能得。近年來,更是不少國內藏家與玩家對操軍凜的書畫印大加贊譽與求購。
操軍凜簡樸的家外面,就是粵北重鎮韶關最繁華的古街——百年東街。在這喧囂誘人的街市上如何入靜?操軍凜說:“靜從心中來。一個人只要心神安定,外界的干擾自然奈何他不得。”
操軍凜算不得一個名家,用他自己的話說也算不得一個書家、畫家,他只是一個藝人,用心做自己喜歡的事,做得好一些,退居陋室只是喜歡那一方安靜的世界,能在喧囂的城市中給予自己一方凈土,馳騁在筆墨中,少一個俗媚,多一點清潤,看盡路邊的風景,留下些美好,已經足夠。
操軍凜作品欣賞













責任編輯;上官靈兒
- ·上一篇文章:“2022世界兒童美術天使團”第一團赴冬奧藝術城實地創作
- ·下一篇文章:齊風書院揭牌成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