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博物館開館首展馬克·羅斯科的哈佛壁畫

2014年11月16日,哈佛藝術博物館擴建工程完畢并正式向公眾開放,開館后的第一場展覽為“馬克•羅斯科的哈佛壁畫”。20世紀60年代,馬克•羅斯科受邀為哈佛藝術博物館創作一系列壁畫,用以懸掛的在美術館的墻上。然而,哈佛大學藝術博物館在得到這些畫作之后,卻將這些充滿活力的畫作擱置在一間裝置有落地窗戶的房間里。經過50年的陽光暴曬,這些畫作現已嚴重褪色。隨后這些畫作被撤入儲物室,不再展出。直到2013年,哈佛大學藝術博物館官方宣稱,這批作品作為羅斯科的重要創作仍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并開始著手組織大量研究人員進行壁畫修復工作。2014年底,在新館開館之際,這批畫作終于有機會重見天日,與觀眾見面。

此次羅斯科的壁畫修復手法放棄了傳統的畫作修復手法,不再通過涂抹繪畫顏料重以調節畫作的色度及色調,因為這種方法或多或少都會導致畫作“失真”。哈佛大學美術館方面采用的是一種特制的光學復原法:將原本已褪色的畫作與拍攝于20世紀60年代的畫作相片運用影像補償的方法進行分析,進而傳輸給一臺數字投影儀,然后一個像素一個像素地進行覆蓋。這意味著數字投影等科技手段已經成為如今畫作修復重要的手段方法。
據哈佛大學美術館消息,他們首先向安盛藝術保護基金會遞交了贊助申請,并最終得到了相關贊助。安盛集團(AXA)隨即為這場浩大的工程提供了相應的研究支持,并協助哈佛大學美術館完善相關畫作復原技術的驗證以及新技術的開發工作。來自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大學媒體實驗室以及瑞士巴塞爾大學的藝術史學家、藝術保護與研究專家以及科學家共同參與到了此次羅斯科畫作的修復工作中。

修復后的馬克•羅斯科畫作和50年前一樣,被懸掛于哈佛大學霍尤克中心的墻壁上展出。本次展覽共展出38件馬克•羅斯科于1961-62年創作的壁畫、素描及習作,由此我們也可以看到羅斯科的創作過程,如何由小尺幅向大尺幅轉化。另外,2015年3月展覽的第二半段將會有一批羅斯科紙上素描展出。
正如策展人瑪麗•施耐德•恩斯克斯說的那樣,“這些作品為我們提供了一個窗口,由此我們可以看到羅斯科對圖形與背景、平衡與比例以及色彩和光線的處理。通過這些視角,我們開始理解他為專門的建筑空間繪制一張作品的構思”。
展覽還通過互動屏幕展現一些多媒體信息,觀眾同樣可以在美術館官網上獲取,包括對修復項目成員、羅斯科家屬以及其他對于羅斯科以及哈佛壁畫修復項目有研究的人員的訪談視頻。
本次展覽絕大多數作品來自美術館館藏,少部分來自其他機構,例如美國國家美術館的出借。據悉,該展覽將展至2015年7月26日。

責任編輯:麥穗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