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巴塞爾直通車-專訪】維克多•吉士樂:香港在畫廊的需求方面更有準備

MAI 36畫廊負責人維克多·吉士樂(Victor·Gisler)
導言:2015年3月13日至18日,第三屆香港巴塞爾藝術展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辦,全球37個不同國家和地區,共233間頂級畫廊組成的畫廊薈萃、亞洲視野、藝術探新、藝聚空間、光映現場五大專區,以及它們帶來的橫跨二十世紀初至當代的藝術作品開始公之于眾。在巴塞爾藝博會期間,雅昌藝術網采訪了部分畫廊主,對畫廊今年參加香港巴塞爾藝術展的情況進行了了解:
采訪對象:MAI 36畫廊負責人維克多·吉士樂(Victor·Gisler)
畫廊單元展位:1D44
雅昌藝術網:MAI 36帶來了那些藝術家的作品?
維克多·吉士樂:這是我們第一次參加香港巴塞爾藝博會,盡管我從上世紀80年代末就開始做畫廊了。我帶了來自三個時代的藝術家,分別是概念藝術家約翰·巴爾薩代里(John Baldessari )、勞倫斯·韋爾(Lawrence Weiner)和弗朗茨·阿克曼(Franz Ackermann)的作品;世界著名攝影家Robert Mapplethorpe的作品;我們還展現了一位非常年輕的古巴藝術家Michel Pérez Pollo,他才32歲;還有Thomas Ruff、Magnus Plessen、Jürgen Drescher,我帶了各個領域的“專家”來香港,我想認識亞洲比較頂尖的人,進入我的世界。

MAI 36畫廊展位現場
雅昌藝術網:是否為本次香港巴塞爾藝博會做了特別的準備?
維克多·吉士樂:我對認真的藏家也持著認真的態度,所以展現了我們最好的、最高質量的藝術品。我不想取悅人們,可能他們不知道這幾位藝術家,盡管這在邁阿密和巴塞爾都比較容易。
雅昌藝術網:到目前為止,銷售情況是怎樣的?
維克多·吉士樂:令我們吃驚的是有很多歐洲人過來,我們的歐洲收藏家知道我們,知道我們的藝術家,買我們的藝術品。當然我們在這里認識到新的來自亞洲的藏家,我們接觸到這個地區重要的人物。對第一次來說,這可能更好,也可能更壞。
要說最受歡迎的,是約翰·巴爾薩代里(John Baldessari )的攝影作品,他1989年創作的《Cruelty and Cowardice(with Malice)》以30,000美元被韓國的一位私人藏家收藏了;Jürgen Drescher的雕塑作品《Dian Fossey/Gorilla》被瑞士收藏家收藏了。

Michel Pérez Pollo 《Red Buda》 布面油畫 2014
雅昌藝術網:你們的藏家主要來自哪里?
維克多·吉士樂:全球的,主要還是歐洲和美國,還有一些來自拉丁美洲,當然也有亞洲,這才剛剛開始。
雅昌藝術網:在您看來,香港巴塞爾給畫廊和藝術家帶來了什么?
維克多·吉士樂:巴塞爾這個品牌給全世界很強的安全感。這個品牌代表著高質量和高姿態,帶來了全球各地的藝術愛好者,加上亞洲的和太平洋的藏家們。我不懷疑在這10年將會成為非常重要的博覽會,有來自世界各地非常高質量的畫廊。我在很早就參加了邁阿密巴塞爾藝博會,這個博覽會在邁阿密非常重要,這里也很有可能實現,但需要一定的時間。亞洲的文化更加多樣化了,有印度、印尼、中國等,非常多不同的文化,這需要一定的時間。而且很多博物館、私人收藏者會在接下來的十年出現,這是非常激動人心的。巴塞爾將他的專業性和基礎建設帶來到香港——這個免稅又容易抵達的地方。它有著英語的傳統,西方的生活方式。和上海的博覽會相比,香港在畫廊的需求方面更有準備。上海博覽會成功了,但香港具有更多的設施使之更上一層次。
雅昌藝術網:謝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