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國際藝術博覽會藝術總監彭文斌訪談——錄藝博會,重構一座城市的面貌

謝楚余《荔鄉女》
Q7 : 廣州地區的藝術生態發展面貌、藝術市場成熟度如何?
A : 近年來,尤其是2007年之后,廣州的藝術市場開始逐漸升溫。在廣州藝博會現場,許多有潛力的藝術家作品以及精品都被批量訂購收藏,集中精準收藏的特點說明廣州藝術品收藏隊伍的眼光和實力都正在不斷提高,這是藝術品交易市場健康發展的一個重要表現。
Q8 : 您2009年擔任藝博會藝術總監以來,觀察到的廣州藝博會發展趨勢有哪些?
A : 這幾年廣州藝博會一直在逐漸提高參展商門檻,積極邀約國內外優秀藝術家、藝術機構參展的同時也逐步清除品質較低的參展商,藝博會的“精品化”路線已是大勢所趨!而隨著政府對外文化政策的輸出,廣州藝博會的多元化、國際化趨勢已經明顯突出,廣州藝博會的包容性逐漸提升。

謝楚余《心語》
Q9 : 作為國內老牌的藝術博覽會,如何區別于國內其他品牌博覽會,如北京、近年來活躍的上海?
A : 廣州藝博會目前的目標是全面整合國際、國內和嶺南藝術品資源,再創南中國藝術品交易市場的繁榮局面的同時也將實現中外藝術文化的友好交流,本土化與全球化全面進行,是我們區別于他家藝博會的重要特色!
Q10 : 近年來,廣州在當代藝術領域日漸活躍。博覽會方面是否考慮增加當代藝術比重、發掘年輕藝術家,做了哪些努力?有哪些比較重要的畫廊、當代藝術聚集區?
A : 目前我們廣州藝博會當代藝術的比例大約是在30%左右,雖然比例不多,但我們始終將參展的當代藝術控制在高品質范圍,因此每年當代藝術的成交量展商是非常滿意的。而我們也積極邀約國內外比較有代表性的當代畫廊,如:美國LC藝廊、臺灣名典畫廊等等來提升當代藝術的整體水平。

“南中國僅此一夜”的亞洲藝術之夜
Q11 : 至今,廣州藝博會遇到的最大挑戰是什么?
A : 對于我們來說,挑戰也是一種動力,所以,我們一向積極面對一切挑戰!就目前來說,如何突破廣州藝博會現有模式,在保證本土化的同時如何全面實現國際化,如何將西方藝術與東方藝術融會貫通是我們正在面臨的最大挑戰,我相信這也是未來藝術市場的主流方向。
藝博會話題的采訪問題:
Q1 : 傳統的藝博會委員會大多以幾家畫廊組建的,在您看來,這種方式是否存在一定的問題?
A : 這主要看每個藝博會的定位和主題思想,廣州藝博會的委員會主要以專家團組成,這樣可以確保展會的專業性、學術性和社會價值性。
Q2 : 如何保證藝博會審核程序公正?公平?
A : 我們有自己的一套非常系統的審核程序,所有參展商都是嚴格按照審核程序、通過審核之后才會出現在展覽現場。藝術品質、學術價值、升值潛力的內因與市場認知、買家需求等外因都在我們的審核與評估范圍內。
Q3 : 藝博會對一座城市的發展有哪些作用?
A : 經濟上,藝博會能很大程度的提升居民參與公共生活的熱情,繼而推動該城市的積極發展!文化上,藝博會會徹底改變一座城市的生活和公共文化氛圍,重構一座城市的面貌,為城市帶來源源不斷的新鮮血液,同時也為城市打造一張極具新引力的城市新名片。如邁阿密海灘藝博會讓邁阿密由“休閑之都”到“藝術之都”,而最近大熱的香港巴塞爾藝博會也讓香港這個從來都不是藝術中心的城市成為藝術品交易的熱門城市和藝術社交的目的地。

“南中國僅此一夜”的亞洲藝術之夜2
Q4 : 藝博會與雙年展的發展進程中,一直伴隨著孰優孰劣的無休止爭論,它們之間本質的區別在哪里?
A : 可以說,藝博會與雙年展的“博弈”短期內是不會停止的,兩者都是藝術界的盛事,本質區別在于:雙年展專走學術路線,不牽涉經濟方面。雙年展始終都都是世界最頂級藝術家、策展人、評論家的聚會,為界當代藝術發展提供風向標,同時還負責宣傳提升本土區的文化形象。而展覽與銷售、學術與市場并行的藝博會則更具有侵略性,由資本主導的藝博會最根本的目的在于創造經濟價值,借藝術資源的整合可以給大多數人帶來直接的利益回報。
Q5 : 面對宏觀的市場經濟發展和愈加難以滿足的體驗者需求,藝博會接下來的突破口在哪里?
A : 隨著藝博會數量的不斷增長以及市民消費水平的不斷提高,藝博會若想在眾多展會中分得一杯羹,在堅持自身獨有特色的情況下走向細分化是其最大的突破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