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不言 雅然紙上——青年畫家胡新安藝術創作寫真
借助筆墨,她賦予中國畫藝術以寓言的使命:表達自身對于傳統文化的皈依,對于精神家園的渴求。
——題記
山西大同報道采訪在輕松的氣氛中進行。眼前的胡新安呈現多樣精彩:她獨具的藝術稟賦,在藝術創作上的靈動與追求,天然一派、自成一體的藝術格調,猶如一個多面棱鏡,每一面都折射出熠熠生輝的奪目光彩。這些讓人感到她不僅是位美術家,更像一位文學家、哲學家。海納百川,有容乃大,藝術原本就是相通的,這也即藝術家的魅力所在吧。
然而,真正帶給我更多震撼的是胡新安的一幅幅藝術作品。這些畫作不僅僅是一些線條的勾勒、筆墨的暈染,更是這位青年女畫家借助畫筆,運用藝術的表現手法表達出的對于藝術的理解和對生活的感悟。
莊子曰:“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萬物有成理而不說。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達萬物之理。”天地萬物和高山流水萬象紛呈,千變萬化,縱觀胡新安的作品,正是通過敏銳深刻的直觀,察其美,析其理,才能用筆。而筆下呈現的不言“大美”,虛靜空靈,層層氤氳,雅然紙上。
一.盈尺之間奪天工
河流的命運在于流動與突破,水相蕩而成漣漪;人生之河也如此,不斷地蜿蜒轉折、奔涌向前,才不致陷于干涸。

與胡新安第一次見面,是在“國墨并州·中國當代書畫名家太原邀請展”上,她和父親——著名金石篆刻家、“微雕大師”胡金來先生共同創作的手繪長卷,在此次展覽上引起巨大轟動,這也是此次邀請展上唯一一幅書畫長卷精品。她繪制的一幅幅水墨荷花,一如她本人清新寧靜、濃淡相宜,特別是畫面上一只振翅欲飛的小蜻蜓,濃纖合度,細致入微,生動有趣,成為長卷中最為出彩的點睛之筆。
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初露崢嶸,揮斥方遒。胡新安今年僅26歲,卻已經是大同市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大同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大同大學美術學院的一名優秀教師,也是全國最年輕的市級美協、書協副主席。她的父親胡金來以書法、篆刻見長,其篆刻作品多次入選中國書法篆刻大展,書法作品入藏中國美術館,特別是他的金石書法微雕作品令國內外矚目,被我國藝壇贊譽為“當代石經”,故宮顧問何浩天先生稱其為“未來的國寶”。其書刻作品《蘇東坡寒食帖》被中國博物館典藏,其他作品也多為港臺收藏家所激賞,也被各家博物館所珍藏,多次受邀至港臺和日本、韓國參展。

書香門第,歲月浸染。如今翻看舊照片,有一張胡新安兩歲時手抓毛筆的舊照。小時候她只是憑著一股拙勁兒和孩童天真爛漫的想象,隨性拿著畫筆到處亂畫,現在看來,似是命運冥冥中的安排,意欲與國畫結緣。隨著年齡的增長,加上耳濡目染父親的書法、篆刻,胡新安很早就表現出在國畫方面的天賦和造詣。2006年,她以優異成績考入天津美術學院中國畫系,并進入花鳥工作室,師從霍春陽等教授。
泰戈爾說:“感謝手持火把的人,是您帶領我們走向光明。”在胡新安從事藝術的轉折處,她遇到了那位讓她感恩于心“手持火把”的貴人——霍春陽。
霍春陽乃“中國畫壇百杰”之一,是我國著名花鳥畫大師。北京天安門城樓的《松梅香遠》圖和人民大會堂禮堂接待廳的《清風高節》圖就出自霍春陽之手。能夠拜在這樣的大師級畫家名下,胡新安自然格外勤奮努力。2010年,她從天津美術學院中國畫系本科畢業,同年又考入天津美術學院中國畫系碩士研究生。這期間,她的工筆畫日臻成熟,形成了自己的創作風格,這些作品以筆抒情,以意賦色,用細膩的筆觸“盡其精微”地展現了禽鳥活躍之態、花卉清麗之色,畫中有境,境中有意,表現出樸素清雅、靈動飄逸的畫面特點,真正體現出了從生活中發現美、表現美的創作宗旨,以及對藝術之夢美好的向往。她創作的國畫作品《謐》入選天津市第三屆“雙十佳”優秀青年書畫家評選活動;創作的書法作品《隸書對聯》參加天津市第三屆“雙十佳”優秀青年書畫家評選活動活動,榮獲優秀獎。年輕的胡新安開始嶄露頭角,為畫壇矚目。
蘭心蕙質,寫意人生。胡新安說,無論是在技法還是對待藝術的態度上,恩師的諸多觀念都深刻影響了她以后的創作。“蘇東坡曾云:"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醫。"從事藝術創作一定要"眼高",只有先提高了眼界,才能知曉自己進步的空間有多大。”在家學的基礎上又得名師指導,胡新安精研畫史,以前代畫家為師,揚長避短,不斷充實豐富提高自己,再以自然為對象,到大自然中長期磨煉實踐,才能在繼承中創新,在師古中超越,與自然同化而得自然之真,從而能以畫筆傳自然之神,奪造化之功。
二.匠心獨運出機杼
取自然之“真”,求造化之“妙”,是胡新安表現自我精神追求與個性品格的切入點。她將目之所見、情之所系的田園生活與懷有的藝 術理想結成一體, 將 花鳥之象化為文心, 融入筆端, 靈犀相通, 物我交融, 意境開闊、神韻雋永。
2013年,胡新安碩士學位畢業,來到大同大學美術學院任教,同時仍然致力于花鳥畫和書法的研究和創作。她的工筆畫作品以淡寓濃,總能表現出禽鳥活躍之態、花卉芳艷之色,畫面以疏朗清秀入勝,簡淡沖和、虛靜空靈之美,弘揚了工筆畫閑、靜、幽、雅的氣質和傳統,也蘊含禪機,被譽為新時代的“詩意畫風”。這期間,她的藝術天分和勤奮精神更加展露無遺,更多地展示出藝術上的靈氣與追求,先后參加了各種大型展覽。2013年,她創作的大型工筆畫作品《夜韻清心》入選“首屆八大山人全國花鳥畫展”和“第十二屆全國美展山西展區”;刻字作品《三可堂》入選“第三屆國際刻字藝術大展”;寫意作品《夏夢》參加“山西省第四屆花鳥畫展”獲優秀獎。2014年,她創作的刻字作品《龍門古道》入選“第十屆刻字作品藝術展”。她和父親還受臺灣忠信文教基金會邀請在臺北成功舉辦了“父女書畫聯展”,好評如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