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藝術品鑒證與管理及其科學體系建構
文化管理與產業模式層面。目前,藝術品鑒證業界普遍關心的問題是:藝術品鑒證專業團隊、專業人員是否應該有資質?獲得藝術品鑒證資質應該具備何種專業知識,并達到何種技術標準?誰來確認藝術品鑒證人員的資質并發放資格證書?藝術品鑒證業務的鑒定證書、認證備案證書應該由哪個部門統一管理、統一頒發?或者應由哪個部門授權頒發?證書的權威性、公信力如何?具有何種法律效力?
目前,全國各地已在不同范圍啟動了不同程度的藝術品鑒證業務。但是讓大家比較擔憂的是,某些單位既沒有相關專業技術人員,也沒有藝術家信息及藝術品數據分析師,其業務操盤手頭腦中根本意識不到自己是在從事藝術品管理工作,只知道這項業務可以收費賺錢,而且把問題看得很簡單:鑒了,發個證,就是藝術品鑒證!豈不知鑒證之“證”更多的是證據之含義。有些人僅僅看到了藝術品鑒證社會化服務業務中潛在的豐厚利潤,卻沒有意識到在這取證、驗證、論證、認證之間所密切關聯著的責任,而且有些責任不僅重大而且長遠,絕不可當兒戲;還有一些人進入藝術品鑒證行列是為了逐利,他們僅僅看到了中國潛在的藝術品鑒證業務的巨大巿場,卻沒有意識到藝術品鑒證是一項專業性很強的學術行為,更沒有認識到藝術品鑒證是文化管理體系中的一部分。他們沒有看到鑒證業務之背后有多少利益相關,還有多少學術問題與法律問題存在,一個數據的偷換或者失誤有可能造成千萬元、上億元的損失或糾紛,更想不到此間有可能不是一個普通事件,而有可能是個案件,甚至是個重大案件!所以,我們要對那些缺乏藝術品鑒證常識、無能力分辨作品真偽優劣、不顧及后果的藝術品鑒證創收業務說不!
藝術品鑒證不僅是我國文化建設與管理事業的有機組成部分,而且還意味著廣闊時空中的諸多文化產業。這一文化新業態的形成經歷了漫長的過程——科研人員攻破了一個個技術與設備的難關,專家學者解決了一個個學術理論問題,相關文化管理部門給予了一個個具體的支持,藝術品鑒證業務的實踐者一次次“真金白銀”的實戰……總之,藝術品鑒證體系之大廈不是由某個超人整幾句漂亮的口號呼喚出來的,是在一個個業務個案所提供的經驗教訓積累中,凝聚了眾多專家、學者、參與者的心血,一磚一瓦地建構起來的!目前,藝術品鑒證體系尚在不斷完善的運行之中,特別值得關注的是:藝術品鑒證的歷史腳步不僅要觸及一件件藝術品,而且還會觸及到眾多人的切身利益。所以,它必然會引發一場正能量與藝術品市場亂象的進一步較量。(責任編輯:麥穗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