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畫之薪火相傳
濰坊醫學院原黨委書記,山東書協會員王海亭題
華夏文明五千載,綿綿流長,無使斷絕。伏羲創八卦,倉頡仰觀宇宙,俯察山川,結草為記,稱漢字之祖。而上古先人刻于巖,飾于陶,象形于甲骨,盡而現殷商青銅文飾之美,秦漢石刻之精。至魏晉隨唐,中國繪畫形成獨有藝術語言。
濰坊市總工會原主席,山東書協會員王繼東題
唐王右丞渲染之妙,著墨傳神。李思訓鉤斫之精,涉墨成趣。始分南北宗,此筆墨之道,各有所長也。至若董源則墨法全備,荊浩,關仝,李成,范寬,巨然,郭熙,李迪,梁楷,東坡,文同,皆稱畫之賢圣。然李唐,馬遠,夏圭,下筆縱橫,揮灑淋漓,則另開戶牖。元時諸子,接唐宋遺韻,鄭所南,黃公望,王蒙,趙孟頫,皆為元大家也。至若大明戴文進,謝時臣,陳淳,徐渭及四家等,筆堅墨妙,境界幽深,氣韻渾厚,意味灑脫,恒有越前人之感。清繼前賢聖手妙筆,八大,八怪各有所寄,大有出于藍而勝于藍之勢。近現代則百花齊放,黃賓虹,張大千,徐悲鴻,齊白石,傅抱石,潘天壽,郭味蕖等,均得畫學之道,自成一家之言。
西藏武警總隊原副政委、西藏書協原副主席劉成俊題
莊子思想玄奧,文詞超妙,其"解衣盤礴"即寫畫者之態,從容不迫,胸有成竹,獨抒天真。古之畫者,集智,技,文,品于一身,多有法語相傳,諸如“曹衣出水,吳帶當風",“黃家富貴,徐熙野逸","意在筆先,以形寫神",“三品與六法",“一畫說","人品,學問,才情,思想","畫在似與非似間"。繼承不離古,創新不離宗。古之學者必有師,師道涉古,會于臨摹,食古而不哽古,修先賢之嘉言,希前哲之德行,穎悟于造化而巧奪天工,物我一體,萬法從心,因意而生,應機而化,形出于筆,墨麗于形,故筆健而神全,墨工而體備。非有意無意,道法自然乎,畫道通靈也。此畫學之道哉。
中國老年書畫研究會理事,山東老年書畫研究會常務理事,濰坊市老年書畫研究會會長,濰坊市老干部書畫研究會會長于友國題
夫畫者,追蹤往古,集眾家之長,借古開今,至情至性,脫落凡俗,從于心也。然中華文脈不斷,薪火相傳,斯為美哉,可以永年。
時在已亥秋九月十九日子夜 書臣於高密儒風堂上記
作者書臣
畫家書臣,原名王峰山東高密人。幼習書法篆刻,1999年隨啟蒙恩師郭莫孮先生由濰到京學習小寫意花鳥畫,后隨清華大學教授著名畫家莊壽紅先生學習中國畫創作與研究。現為長城書畫協會會員,濰坊美協會員,書畫家聯誼會理事,濰坊老年書畫研究會理事、北海詩社社員。
責任編輯:麥穗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