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動煙嵐醉臥游 妙賦青綠駐我心—記著名畫家欒可新

著名畫家欒可新(資料圖)

當代中國山水的格調,有的走向了煙火俗氣的表現流弊。有一部分作品追求刺激,不講含蓄,也無涵養(yǎng),筆墨粗糙,艷絳雌黃,面目可惡,這讓一些山水作品的氣韻流失殆盡。但是遇到著名畫家欒可新先生的山水作品,頓時感覺神清氣爽,一派朗朗寫乾坤的唯美意象撲面而來,文人山水俊逸儒雅的格調如約而現。這才是山水的正宗質,也是山水文化傳承的龍脈源!

著名畫家欒可新作品欣賞

著名畫家欒可新作品欣賞
他畫山水是一場師法造化的修行!絕不會把自己的身心閉鎖在狹窄的畫室里自臆山水,而是要讓身心陶冶在真山真水的游歷中,眼觀山水體貌,心悟山水精神,由自然觸動心然,方才執(zhí)筆為山水立骨,也可以鋪陳墨彩為山水傳神。黃公望傳世珍品富春山居圖,不正是師法造化寫神品的例證嗎?范寬作溪山行旅圖有百代標程之績,不也正是師法造化寫神品的例證嗎?欒可新先生一幅春風山色,也是此例!所以他的山水作品帶有鮮明的宋元格調,筆墨嫻熟是其表,效法賢人師造化是其真!

著名畫家欒可新作品欣賞
當然,要論山水的品格和實力,筆法與墨法是不可以繞過的課題,畢竟筆墨之法是專業(yè)的根基。如無法度,其他皆為妄論。欒可新先生之所以成為畫壇的實力派,必有筆墨法度方面所表現出來的專業(yè)品質。用筆善用勁,勁中寫虛實,勾勒無礙,線條的動感十足,骨力雄強又不乏飛動品逸。這就讓他的山水在“線靈”的表現下,不會有呆筆的僵滯,也不會有弊筆的疵失,想從筆法上挑出一些畫質的毛疵來,斷無可能。這就是他的山水畫極有專業(yè)“范本”價值的原因。筆質無弊,自然是收藏的珍貴。

著名畫家欒可新作品欣賞
在用墨方面,先生表現出來的水墨調度智慧非常鮮明。他的畫里既有積墨之法,也有破墨之技,積墨與刮鐵皴法相互配合,層層疊注,鋼打鐵鑄,這是為山水立骨的精湛。此法宋代范寬善用,清代龔賢善用,當代欒先生善用。能制積墨不濁不污,自然是法不欺世,亦不欺人的真實力。積墨為制骨勁,破墨則顯氣韻。煙嵐秀逸,丘壑空遠的意象,皆由破墨而生成,湮洇如夢,氤氳成幻,把虛實寫意得如醉似癡,引人臥游,意象成神識!

著名畫家欒可新作品欣賞
逸動煙嵐醉臥游,妙賦青綠駐我心。所有的山水技法,核心本意是服務于意境表現。他的山水能外師造化中得心源,還在于有輕賦青綠顯清涼的法度渲染。在水墨之中,賦意青綠相間,生機立現,清涼既出,色不礙墨,墨不礙色的雙向輔益,把山水的文化品文人心表現得惟妙惟肖,可讓心靈安駐其中,獨與天地精神往來便找到了意象的溝通橋梁!唯有大手筆,方覺其訣,唯有文人修,方著其品!
(此文于2019年11月13日刊發(fā)在《大美中國》名家集;作者史鋒系著名書畫評論家)
責任編輯:麥穗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