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揆大師的花鳥世界丨摘錄名家點評

名 家 點 評 摘 錄
名家點評摘錄:何水法、王孟奇、劉大為、龍瑞、徐里、盧禹舜、孫克、薛永年、王仲、王魯湘、尚輝、劉曦林、張曉凌、賈德江、馬新林、鄧福星、呂品田、牛克誠、王宏建、王平等。
伯揆的作品體裁廣泛,筆墨有膽魄!當前的伯揆作品表現的比較完美。他的成就不只是在傳統的技巧與技法上有所突破,在表現形式上也有很多高于古人的地方。伯揆作為藝術家在不斷地到生活當中加以錘煉,不斷地在理論方面給予高度,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體現出他的個人修養與綜合實力。
一鳴驚人!
何水法

《仙風弄影》 245cm×129cm
在青年一代大寫意花鳥畫家中,伯揆則是突出的一位。他在大寫意花鳥畫上付諸的努力當可圈可點,可資借鑒,共究妙理。伯揆作品能給觀者強烈的視覺感受,他很少畫那類傳統的文人案頭把玩的尺幅小品,所作多為六尺或八尺的中堂巨制,筆墨氣韻酣暢淋漓,下筆沉猛、色彩艷麗、揮灑自如、一氣呵成,顯示出他駕馭大幅畫作的能力,于同輩畫家中可稱罕有其倫。伯揆作品的魅力更來自他的繪畫激情,在畫面用筆的點簇穿插中,不論是胸有成竹還是隨機生發無處不滲透著他飽滿充沛的繪畫情緒,做到了發自靈竅、直抒胸臆,其動人者,有真性情也!這正是伯揆作品最為可貴之處,是其靈魂精血之所在,所以能引發觀者的內心共鳴。如果作品喪失了這份激情則勢必如古人所言“筆墨精熟,惜無奇態”,再成熟的筆墨,再精到的程式也難逃淪落為“行畫”的境地。
伯揆的大寫意花鳥既承古人亦師造化,將傳統筆墨程式與現代的直觀寫生溶于一爐,故而不斷有來自現實生活的鮮活題材見諸他的新作。伯揆畫作才情超乎庸常,卻能不悖于常人識見,似與“古不乖時,今不同弊”之論暗合,因此,他的畫亦能多諧時趣,必可相伴終生且與時俱進,伯揆幸矣!
王孟奇

《逍遙游》 136cm×68cm×5

《竹幽泉清》 245cm×129cm
中國大寫意花鳥畫是當下美術界比較弱勢的狀態,也是書畫界如何繼承與發展的課題。
伯揆的大寫意花鳥畫讓美術界眼前一亮,是值得令人矚目的大寫意花鳥畫家,他不僅繼承了大寫意花鳥傳統的優秀技法,筆墨情趣,以及文人的詩文情懷,他還把當下的個人審美狀態,用個人的筆墨創造出符合當今審美的新的境界與面貌。作品大氣磅礴,張合有度,色墨交融,鳥的造型情趣盎然,在扎實的傳統功力中勇于創新,形成自己獨到的藝術風格,難能可貴。
伯揆還很年輕,藝術道路還很長,在此基礎上去勇于探索,會取得更大的藝術造詣!
劉大為

《幽澗》 245cm×129cm

《世外桃源》 245cm×129cm
伯揆先生是當代大寫意花鳥畫家中出類拔萃的新秀,是一個厚積薄發的學者型畫家。從他的作品中已經聞到了一股濃郁芬香的味道;在溝壑山林中能聽到畫中鶴鳴;在荒野橫生的枝頭上能看到巢穴中哺乳的親情;在清溪泉池中能觀賞到紅魚戲水的情趣。伯揆的作品耐人回味,在當下能看出點名堂,讀后能讓有回味的大寫意花鳥畫家為數不多。這是伯揆先生心路耕耘的結果,也表明伯揆先生是在堅守、追求和探索中國畫大寫意精神的又一踐行者……
龍 瑞

《河邊拾趣》 245cm×129cm
當代大寫意花鳥畫家伯揆先生以傳承寫意文脈為己任,將傳統和時代貫通起來,經過數十載精研與錘煉,將禽鳥、花卉融入大自然,賦予大格局,大氣魄,塑造出積極、厚重,大美的藝術生命氣象,在大寫意花鳥畫領域取得了非凡成就。在伯揆作品中蘊含的時代壯美情懷,契合著中華民族的精神內質。伯揆大寫意藝術背后的文化意識,是勇于擔當文脈傳承的態度和積極昂揚的文化人格氣質,代表著這一代美術創作者所具有的文化擔當。
徐里

《霽雪寒姿》 245cm×129cm

《秋荷》 245cm×129cm
伯揆先生的花鳥畫,除了對生活的深入感受以外,他的那種大的心胸,大的格局,在藝術實踐過程當中,對筆墨的深入研究與把握,每一件作品都是如此充分和飽滿。充實維美,充實而又光輝為大。伯揆對藝術的堅守,他熱愛生活、擁抱自然,寫意花鳥作品反映現實生活和這個時代,這是伯揆最大的特點。我們能感受到他對題材關注的同時做到藝術實踐思想精深,能夠在古今中外、廣取博收中做到技術精湛,在大寫意花鳥畫本體的研究當中使得他的作品制作精良,所以每件作品在我們能感受到的寫意精神之外,他還對技能技巧的把握做了很好的努力。”抓住機遇、勇于挑戰也是伯揆堅守自己藝術創作的重要精神。
盧禹舜

《清泉鳴壑》 245cm×129cm
伯揆作為一個花鳥畫家,不僅筆墨酣暢,視界開闊,花鳥蟲魚俱來腕底,而且頗具畫膽,敢于突破,敢于嘗試,敢于落筆。
從徐渭以來的畫家,到了八大、吳昌碩,齊白石、李苦禪,再到伯揆,我們感受到了時代的變化。伯揆的花鳥畫比起前人來說,他的藝術對生活對自然的體悟更加生動,他的眼光好像看到生活大自然的方方面面,用比較個性的筆墨來表達心里對自然的熱愛和那種情感,同時把藝術的意境提高到一個很高的高度……
孫克

《紅紅火火》 245cm×129cm
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伯揆身處江湖,又在故宮太廟辦展。他的作品有大氣象,大格局,不是野趣,不是富貴,也不是牢騷,不是超脫,而是既有江湖的蓬勃生機,又有廟堂的一身正氣。如果江湖這方面來講,不是油滑,不是坐次,也不是沒有原則,而是置之死地而后生的一種活力。廟堂之氣,不是正襟危坐,不是義正言辭,而是一種正大氣象,身在江湖體制之外卻發散著正能量,把民族精神,現代氣息和自己的藝術個性結合起來,值得重視,值得充分肯定。
伯揆的花鳥是天地間的花鳥,畫出了大自然的樸茂和風骨,表現大自然的蓬勃生機和動植物生命的活力,也表現了自己的燦爛精神,有飽滿的感情和軒昂的氣度。
伯揆繼承發揚的這個傳統,跟予、興感受密切聯系在一起,不是一般的畫四君子,所以有情緒、有溫度,有思索,情緒在畫中,也注入了畫外意。
伯揆的畫有獨立的精神花鳥世界,能宇宙在手、造化在手!他追求的是生命的筋骨肉和精氣神,我們應該崇尚。
薛永年

《一聲啼得滿山紅》 245cm×129cm
伯揆是當代畫壇很有活力及代表性的大寫意花鳥畫家,在大寫意花鳥畫領域勤奮耕耘,對傳統的研習非常深厚,筆墨老辣,構圖飽滿,伯揆作品的藝術語言鮮明而有特質。注重藝術來源于生活,到生活中去,故作品貼近生活,又高于生活!……
王仲

《閑情野逸》 245cm×129cm
伯揆呈現出來的花鳥畫氣象,首先伯揆的花鳥畫是有生活的,他對于生活的深入不是表象的,不是一般的體驗性質或者是獵奇性的。伯揆的花鳥畫是天地之間的花鳥畫,他表現了大自然蓬勃的生機,也表現了生物的旺盛生命力和自己燦爛昂揚向上的心情。伯揆追求的是生命的筋骨肉和精氣神。他改變了傳統文人花鳥畫以折枝留白為主的構圖,形成了自己滿構圖的章法,如果把伯揆的作品放到二十世紀花鳥畫轉型的大背景下來看的話,那么伯揆的花鳥畫在某種意義上來說他從古代的形態正在向著一種現代形態轉變。這種轉變過程中間雖然舉步維艱,但是我們也看到了他繼承吳昌碩、齊白石、潘天壽,所做的努力。他突破了傳統折枝花鳥畫小幅格局和僅僅局限于筆情墨趣把玩及玩味的情調花鳥畫,他創造了在一定時空環境下的情境花鳥畫,以大幅的構圖中禽鳥當主角,花木當配景,以擬人的手法表現了他自己的感情,而且他的花鳥畫具有鮮明的時代性和時代感,為花鳥畫的時代轉型做出了他個人的貢獻。
伯揆追求一種大美的“大”精神,追求美學風格上的崇高、壯美和嚴肅。讓人看到了產生精神上的震撼力,這樣精神氣質的花鳥畫突破了古代花鳥畫傳統的文化屬性。因為傳統的文人花鳥畫不是這樣一種精神面貌。
伯揆的花鳥畫還有幾個特點,第一個是見情見性,第二個是風格要素很豐富,第三個形成了自己樸茂華潤的面貌。
伯揆是當代中國畫壇大寫意花鳥畫代表性的中青年畫家。
王魯湘

《一池秋水靜》 245cm×129cm

《醉花吟》 245cm×129cm
伯揆的作品里看到的是李苦禪的傳統,也可以看到潘天壽的特點。通過潘天壽看到了吳昌碩的筆墨,也看到二十世紀以來碑學書法進入繪畫領域后,大寫意花鳥畫所形成的強勁力量。他的高度是一般畫家沒有達到的。難度在于把傳統有序的用筆、用墨的技巧如何體現在大寫意花鳥畫上。
伯揆大寫意的氣勢撼人不僅僅是寫意,還包括金石之氣用筆的力道。他成功進行了新的筆墨重構。伯揆先生大寫意花鳥畫對當代大寫意花鳥畫式微的現象帶來了一些反省。
伯揆先生帶來的啟發就是當代大寫意花鳥畫的出路在哪里:仍然需要在傳統技術上創新和出新。今天的大寫意花鳥畫存在的問題,不是出新的問題,而是不能繼承,不能融匯百家的筆墨程式形成自己的個性。伯揆先生的大寫意花鳥在這一點上很值得我們進行反思。
尚輝

《飛雪棲影》 245cm×129cm

《橫斜梅影古墻西》 245cm×129cm
伯揆的作品是有文化含量和思想深度的。現在藝術家的高度里往往缺少文思,寫意不僅僅是筆法的問題,是詩、書、畫、印的高度統一,也是中國民族文化的綜合的高度提煉體現。整個花鳥畫界相對缺失這些,也是不能走向高峰的原因。我們需要站在文化深度和高度上體現人和自然的關系,找到藝術更深刻的體現。而伯揆站在了不同于別人認識事物的高度之上,故他的作品有深厚的文化背景而支撐,耐人品讀,品味……
劉曦林

《晚風》 245cm×129cm
伯揆的花鳥是非常好的推進和實踐。他是理解中國傳統思想的藝術家。有兩點值得肯定:一就是把傳統的花鳥轉成情境花鳥,給花鳥造一定的氛圍,你在構造它的生態氛圍,賦予它情境,這個情境不一定是生活的情境而是你賦予它的,通過這個情境賦予花鳥新的結構,這是伯揆先生的突出貢獻。
另外伯揆對于傳統的筆墨也有一個基本的重構!
用單純的傳統花鳥解釋不了伯揆的繪畫……
伯揆把中國的寫意花鳥畫往前推了一大步,這是值得肯定的!
張曉凌

《在水一方》 125cm×125cm

《好音》 33cm×33cm
伯揆,是古稱燕趙之地的河北人,生就一副古道熱腸,感染了開闊而豪壯的氣脈。他的大寫意花鳥畫給人強烈的印象是:恣肆揮灑的筆墨氣度,放筆得意的傳神造型,渾樸燦爛的意境營造,融為一體的詩文書畫學養,散發著強烈的文人畫氣息,同時也含蘊著濃郁的田園之情和鄉土之思,輻射出現代觀念派生的表現性繪畫特征。其恢宏布局、磅礴氣勢、蒼潤筆墨、雄健精神、剛正格調,較傳統已獲得全面的超越與提升。一種對生活、生命的熱愛,對宇宙生機的共感與同情,對自然造化、萬物生態的關注與關心,蓄于筆端,躍然紙上,沁人肺腑,撩人心弦。真乃大師氣象耳。
細讀他的作品,從中也不難見到徐渭的縱橫排奡、八大的冷意孤傲、吳昌碩的蒼勁老辣、齊白石的樸直自然、黃賓虹的含渾無盡。然而這一切又都似有若無,欲顯還藏,已被伯揆的大手筆包孕其中并脫胎換骨了……
賈德江

《瞥見魚兒眼頓開》 68cm×45cm
觀兄之巨幅花鳥畫,出入古人自我縱橫。能盡筆墨之表現,納山水為格局,長槍大戟蒼潤有致,棄纖弱脂粉之媚俗,無裝腔作勢之時習,可謂大方無隅水到渠成,有大氣象者,為當代寫意花鳥畫的秋實之作,難能可貴。
馬新林

《清風》 136cm×68cm
伯揆的花鳥畫對當今的花鳥畫具有突破性的引導作用。首先伯揆用了具有一定時空特點的環境下表現花鳥畫,突破了折枝的傳統方式。花鳥畫從宋代以來形成了非常成熟、非常突出的繪畫模式。而伯揆用具有一定時空環境下的大幅花鳥畫突破了這種傳統,而這種突破是向現代轉型非常重要的課題。我們不再像過去那樣在案頭的相互傳閱之間欣賞小品,而是放在展覽館放在大的展覽中,欣賞大幅的花鳥畫。這種大幅絕不是放大的小幅,也不是那種缺乏精密構思的若干人在一起合作的缺乏內在聯系構思構成的作品,所以這種帶有一定時空性質的大幅的花鳥畫伯揆在這方面做了很多方面的探索,也是突出的特色與成就,小幅的寫意花鳥畫可以充分體現筆情墨趣,是花鳥畫很大的特點,當放大之后的花鳥畫就要找適度的關系,再用單一的造型及筆墨就會覺得蒼白,而伯揆的寫意花鳥畫恰恰把這些都表現的非常好,非常有自己的大幅花鳥畫的豐富性及一定時空的情境。
第二伯揆把禽鳥當作繪畫主體,把花木作為環境襯托,這跟古代的花鳥畫相比,是一種創新。伯揆把幾只或者一群禽鳥作為繪畫的主體,而其它作為環境。在畫面中看到了他的擬人手法,用鳥獸擬人來表現自己的情緒、情感等,一種性情溫度存于其中。
伯揆在用色上,一種是比較典雅的,無論是畫面的局部,還是鳥的身體,都營造出淡雅的感覺。其次就是大膽地用鮮亮的顏色,包括枝綠和荷紅,與傳統的感覺拉開了距離。
另外畫面的組織與構成又是其另一特點。在處理黑白灰的關系上尤其值得同道借鑒。厚重和蒼茫成就了畫面的特色和風格。
伯揆對花鳥畫的轉型,對花鳥畫的現代性、時代性,包括怎么使花鳥畫古代形態到現代形態的轉型,我覺得做出了非常有意義、非常可喜的探索和成就。
鄧福星

《茂林處處松鼠躍》 136cm×68cm
讀伯揆作品的三點強烈感受為第一個就是見情見性。可以透過畫面看到伯揆的精神面貌、性格,畫有獨特的氣質。伯揆是有處江湖之遠的特定生存狀態的人格精神氣質。大量的擬人的東西表達自己在這樣一種狀態中的奮斗進取精神或者是憂國憂民,在花鳥畫畫面之外的世界以及花鳥畫本身的擬人把自己放進去的狀態,做的非常的充分。有一種非常正大的氣象,花鳥畫里可以透著這樣的正能量,在今天的美術創作的格局當中顯得彌足珍貴。
第二點就是伯揆繪畫風格要素很豐富,這種風格要素的豐富性是畫面上的突出特點。
第三點就是,從語言的角度既樸茂又滋潤。逎勁的筆墨關系處理的非常好,繪畫的整體感覺很厚重、很圓潤。這個味道是很獨特、很豐富,構成了畫面上的特點……
呂品田

《賞蓮花》 136cm×68cm
伯揆的作品把我們帶到山野鄉村的花草、動植物之鮮活的生活現場。他對對象的關照和自己的藝術探索結合起來,在自然物象和藝術形象之間建立關聯,從而形成自己的藝術語言和藝術面貌。
同時伯揆在花鳥的構成中借用山水畫布局,有一種高遠的結構,或者有一種深遠的空間展現。
伯揆把塑造的對象作為一個一個構成元素解構到空間中,很契合中國書法的空間布局。
伯揆的花鳥畫還有一個很重要色彩體系,他把明清以來形成了筆墨和色彩的關系打破,沒有了主次之分,把色的用法和墨的用法運用一樣,墨色的濃淡、干濕豐富的元素在這里可以得到鮮明的體現。
不耍帥,有一種笨勁兒。包括筆墨和色彩得到了充分的張揚。形成了一種新的審美,和今天這個時代昂揚向上的審美特別契合。伯揆的花鳥畫走出了文人花鳥畫的憤懣情緒。傳遞一種正能量一種力量感的精神氣質!……
牛克城

《吟到夕陽歸鳥盡》 136cm×68cm
讀伯揆的畫,有一種大美、大氣磅礴的精神,美學上一種崇高的精神。
伯揆在訪談中我讀到了他把這個國家、時代以及中國民族的偉大復興和自己畫家命運結合在一起,把自己未來追求結合在一起,體現了一位有擔當的藝術家。伯揆的作品文化含量很高,走的道路乃人間正道!
希望經常看到伯揆無愧于時代的作品……
王宏建

《松韻幽禽》 200cm×200cm
伯揆的花鳥畫強調以書入畫。他的花鳥畫筆墨比較沉厚,淋漓酣暢,色彩斑斕,可以回味的很多。伯揆很注重筆德文化傳統,故看到伯揆作品中筆墨的那種妙處。
伯揆的繪畫很注重生活,他是以神寫形、以意寫形,所以強調了形從心出,這個形是合乎于心中之美的形。
伯揆是有寬度、有深度的大寫意花鳥畫畫家,伯揆有折枝的樣式。有情境式的花鳥,這類花鳥有大造型觀,他吸收了宋元花鳥畫構圖和明清之后的語言,以情為畫的個人面貌……
王平
根據研討會上部分老師的發言錄音整理而成。
責任編輯:麥穗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