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國家戰略,兼顧全產業鏈:西沐院長談文化數字資產標準
編者按:
今日,中國標準化研究院就文化數字資產國家標準制定召開專題研討會。會后,我們有幸采訪到了《數字藝術金融》作者、中國藝術經濟研究院西沐院長。作為文化經濟產業化專家,西沐院長長期致力于藝術經濟和文化數字金融研究,對文化數字資產的特性與發展有著獨到見解。在這次訪談中,西沐院長從國家戰略、產業鏈視角、資產分類、概念界定等多個角度,對文化數字資產國家標準的制定提出了富有洞見的建議。他強調,標準制定必須立足國家戰略,突出文化特性,兼顧全產業鏈,并保持動態調整。西沐院長的觀點為我們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對推動文化數字資產行業健康發展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01
藝蒲公:西沐院長,您好!非常感謝您在百忙之中接受我們的采訪。我們注意到您在剛才的會議上發表了精彩的演講,能否請您進一步談談,在制定文化數字資產標準時,我們應該特別注意哪些方面?
西沐院長:這個重要話題需要深入交流。我認為,在制定文化數字資產標準時,我們需要特別關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是標準的語境和針對性。
我們制定的標準必須要對接國家層面的頂層設計,特別是要充分考慮《關于構建數據基礎制度更好發揮數據要素作用的意見》和"數據二十條"等重要文件的精神。只有立足于國家戰略和政策,我們制定的標準才能具有前瞻性和指導性。
同時,標準還要突出文化數字資產的特殊性。
文化數字資產不同于一般的數字資產,它承載著文化價值和精神內涵,在確權、估值、交易等環節都有其獨特之處。標準應當充分體現這些特點,才能真正起到規范和引導行業發展的作用。
02
您在發言中提到要站在全產業鏈的高度來考慮,能具體談談這一點嗎?
西沐:確實,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視角。文化數字資產標準的制定不能局限于某個環節,而是要站在全產業鏈的高度來考慮。從內容創作、資產確權、價值評估、交易流通到衍生開發,每個環節都緊密相連。標準的制定應當兼顧上下游,考慮各環節的銜接,這樣才能保證標準的可操作性和實用性。
03
藝蒲公:在資產形態與分類方面,您有什么建議?
西沐:文化數字資產是一個宏觀概念,實際上包含了多種形態。比如基于傳統文化IP的數字藏品、數字藝術品、數字版權等。標準制定時應當對不同類型的文化數字資產進行清晰界定和分類,并針對各類資產的特點制定相應的規范。這樣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切實解決行業發展中的痛點難點。
04
藝蒲公:在概念界定方面,您認為應該注意什么?
西沐:作為一個國家標準,每一個概念的定義都應當力求準確、嚴謹。我建議在標準制定過程中,可以廣泛征求業內專家的意見,對關鍵概念進行反復推敲和驗證。同時也要注意與現有法律法規的銜接,避免出現概念沖突。只有概念清晰,標準才能真正起到規范和指導的作用。
05
藝蒲公:關于標準的可操作性,您有什么建議?
西沐:標準不僅要有理論高度,更要有實踐指導意義。我建議在制定過程中多聽取一線從業者的意見,了解他們在實際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和需求。可以考慮增加一些具體案例或操作指引,提高標準的可操作性。
06
藝蒲公:最后,您對標準的動態調整有什么看法?
西沐:鑒于文化數字資產領域發展迅速,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涌現,建議在標準中預留一定的靈活性,建立動態調整機制。可以定期對標準進行評估和修訂,確保其與行業發展始終保持同步。
總之,文化數字資產標準的制定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我們站在國家戰略高度,立足行業實際,廣泛凝聚共識。相信通過我們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夠制定出一個科學、實用、前瞻的標準,為文化數字資產行業的健康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藝蒲公:非常感謝西沐院長的精彩分享!您的見解為我們提供了很多新的思路,相信對推動文化數字資產行業的發展將起到重要作用。
責任編輯:麥穗兒
- ·上一篇文章:“嶺南一畝糧田”巴馬泉水品牌代言人-未君,詮釋文化的力量
- ·下一篇文章:“充滿”(Fill)與“空洞”(Empty)的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