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營:毛體書法作營盤

毛體書法家李營近照
“天為筆兮書大地,毫落紙兮作烽煙。山為墨兮犁海水,風停林兮扎營盤。”
我崇敬毛澤東的雄才大略,更喜歡毛澤東詩詞的氣勢磅礴,尤其癡迷毛澤東書法的奔放激情,把毛體書法視為“今草豐碑”,這種豐碑并非偉人的名氣效應造就,而由毛澤東創造的前所未有的恣肆、開張、豪邁、雄奇、俊美的書法意象樹立起來。毛澤東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睥睨天地、神采奕奕的偉人風范,在他的書法中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體現。
李營,別署滴水居主,江蘇徐州人。自幼習字以勤,尤鐘情于毛澤東之獨特書體,現為中國毛澤東詩詞書法研究會理事,中國毛體書法家協會常務理事,中國當代書畫家網首席書法家。李營先生的作品結構奇縱,骨感飛揚,有時雄渾奔放,有時蒼勁有力,激昂處筆筆凝香,落墨間旌旗飄蕩。他的書法作品運筆一氣呵成,恰高山巍峨挺拔,似江河一瀉千里,如千軍縱橫天下。
李營作品廣受贊譽,收入《首屆毛體書法優秀作品集》,在紀念毛澤東發動秋收起義80周年全國書畫大賽中獲得金獎,在紀念齊白石海內外書畫大賽中獲得金獎,在紀念書畫大師李可染百年誕辰全國書畫大賽中獲得金獎,他先后被授予“影響卓著的紅色藝術家”、“倍受崇敬的藝術名家”等稱號。李營還十分熱衷于公益事業,他先后向部隊、慈善機構、困難團體個人贈送書畫作品上百幅,得到了群眾和業界的一致好評。


書法創作是愛好、學養和心靈相互印證的一種方式,李營的毛體書法以領袖情結、家國深情為心地鏡像,生動而具象地體現在毛澤東詩詞、手跡、書信、題詞、題匾等物象之中,既虔誠敬畏,又繼承發揚,他把對毛澤東的內心領悟定格于氤氳著毛澤東前瞻思想和生命光華的字字揮灑之間。
沒有靈魂元素的書法作品,會讓人感到縹緲,難于用心靈撫摩;相反,書法家靈魂元素的筆筆呈現和領袖手跡的逼真再現,則有一種難于言說的親近感。我想,李營將毛澤東的精神位格和個性氣韻交融在書法作品中,在感知、體驗、想象、理解、沉思與對話中,提升精神高度,凝結書法色彩,給予人無窮的震撼力。
圣人無語,藉思想而言語;圣人有道,借筆墨而布道。李營以毛澤東的廣識博學壯大自身,運用自己的情感和沉思方式,把對民族、地域、家國的尋根式心弦一一呈現,給予毛體書法以寧靜尊嚴,賦予毛體書寫以靈魂內涵,最終創造了毛體書法的廣闊空間。
李營曾去過韶山三次,還準備到韶山常駐,這樣做的目的在乎心靈撥發,在乎時代原點、精神元點的嘆問與興答,李營先生用生命和激情去擁抱毛澤東的種種書法文物——使毛體字的節點和瞬間在心間、筆下不斷復活,使其永恒。李營以其獨有的毛體書法特質,讓我們聽到了毛澤東的呼吸和心跳,看到了一個站在歷史時空深處的偉岸身軀。
一幅又一幅毛體書法作品具有多大的時空感,書法家就有多大格局。這個格局是人文與歷史光芒的亮度,是愛國情思與關注的尺度,是人世經驗與體悟的深邃回響力。李營在生命情感與思想的行走之中,統攝以往、現在、自然、人文,最終發散為一種時空一體隱隱回響的格局。正因為如此,李營才可能在學習中體驗,在體驗中沉思,在沉思中頓悟,不斷展開飛翔的翅膀,讓作品在跋涉、探索中壯麗起來。
李營下筆如有神助,又能字字連綴,若云起云落,似胸中百萬兵,在奔襲中鮮活,在鮮活中煥發無窮動感和奇異魅力,他的“毛體”書法之豪放,可謂力與美的和諧,剛與柔的統一,自然與心靈的交融,字里行間透露出偉人的精神氣質。我從他的《青海長云暗雪山》《故人西辭黃鶴樓》《橫眉冷對千夫指》《大雨落幽燕》等幅作品中嗅到了收放自由、揮灑自如的優質味道。
《橫眉冷對千夫指》這幅字以魯迅詩句中的“眉”、“指”、“俯”、“孺”、“牛”為主要造型手段,讓觀者于靜默中激蕩愛與憎,讓視覺于張力間橫掃萎靡與冷酷,把毛體書法的結字情感與布篇靈感發揮到了極致,那些字像似有了生命,你在讀它,它也再讀你。以這樣的境界寫字,不僅需要心手雙暢,更需要內心縱橫天地的氣概來作底色。

1964年5月,李營出生于江蘇徐州市的一個工人家庭。很小的時候,李營就對書法藝術萌發了興趣。上小學一二年級時,李營家的墻上貼有毛澤東《長征》詩詞書法,當時他雖認不全每一個字,但經反復觀看、揣摩,毛澤東書法獨特魅力的種子深深播在他幼小的心間。
十二三歲的時候,李營在鄰居家看到一本顏真卿的多寶塔字帖,愛如至寶,下苦功臨帖不止。李營把字帖放在上手邊,把一張小黑板放在家里的桌子上,用毛筆蘸水不停地臨摹,再不停地用抹布擦掉,時間長了,小黑板爛掉了,爛掉了再買,每年竟用掉兩三張小黑板,就這樣硬是堅持了三年。
上初中的時候,李營開始有意識地學毛體書法;初二,班里搞“向雷鋒同志學習”的黑板報,李營負責用粉筆書寫毛主席題詞,老師看后,幾乎驚呆了,說:“太像了!”從這時,李營練習毛體書法的自信心被點燃起來,他不斷摸索毛澤東的用筆規律,氣勢如虎,栩栩如生;學習毛澤東的軍事思想精髓,小中求強,大道迂回,使自己的毛體書法向著更高的境界邁進。
李營在不停的臨摹實踐中,發現一個隨時隨地練字的“秘方”:弄一個香皂盒,在清水中加點兒肥皂,盡量增加水分子之間的拉力,解決了單用清水在油漆寫字臺面上寫字的斷離現象。在油漆過的寫字臺面上,用毛筆蘸肥皂水寫字,與蘸墨寫的字幾乎相同,這種“秘方”讓李營欣喜若狂,即便工作后出差下榻賓館,每天必練的“桌面香皂水字”一直陪伴著他。
三十歲左右,李營苦練黃庭堅行書、懷素草書。從三十五歲開始專攻毛體書法,他在徐州公園寫“地書”長達三四年,一旦見到印有毛澤東書法手跡的書籍、報刊,即便多處重復哪怕有一處新的,也要買下。李營習練毛體書法各種文本近百種,把一篇字當作一個字寫,得其形傳其神,將粗細、動靜、疏密、起伏、瀟灑、氣魄以及辯證法思想統統收于筆下,漸漸成為毛體書法的大家。
李營說:“毛澤東書法具有才氣、豪氣、靈氣、霸氣、神氣的個性特征,龍蛇飛舞、大氣磅礴、豪放酣暢、氣貫長虹,毛體藝術的集大成者便是草書,主席時常披覽碑帖,采張旭、懷素遺韻與氣度,造飛揚的結字行文風格,師古人而不拘成法,汪洋恣肆又自成妙趣,他那壯麗的詩詞書寫藝術時刻蕩漾在我的心中,令我敬而仰之,我時常習之達到廢寢忘食的狀態。”
李營研習毛體,不論晝夜寒暑,如癡如醉,而后入心。因其藏有大量的毛體書法版本,無論他到哪里去總要隨身帶上一兩本,把毛澤東從戰火中來、以弱制強像中流砥柱一樣的豐富經歷——融入到書法創作中,因而他的作品富有線條與交響樂的韻律感。李營在韶山曾對一家韓國電視臺記者說,毛主席的草書不單單是書法,而是出奇制勝、錚錚風骨的見證。
李營毛體書法磅礴之中藏飄逸,在行云流水的揮灑中彰顯出毛體書法的筆勢、毫鋒的律動和天馬行空的豪情迸發。看過毛澤東手跡很多遍后,他嘗試著在交響樂、古箏樂的感召下,提高或適當降低運筆的速度,讓書體于長長短短中徙轉、變化,呈現“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的豪邁情懷,一旦流瀉于紙上,便成了凝固的音樂。
責任編輯:麥穗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