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雅空靈 意境深遠——青年畫家張勇作品賞析

張勇
張勇,字逸然,號墨恒,醉石軒主人,山東濟南人,畢業于曲阜師范大學美術系,受教于楊象憲,李廣平,馬立華等諸名師,著名山水畫家張寶珠先生入室弟子。現為中國楹聯書畫協會會員,中國楹聯協會會員,山東省美協會員,山東省青年畫院畫師,山東泰山畫院高級畫師,濟南市美協會員,濟南市青年美協會員。
1999年《岱岳祥云》獲迎澳門回歸作品二等獎
2008年《秋水明凈》入選奧運有我全國書畫展
2012年《嵐光鎖翠》入選中國文聯扇子藝術精品展
2012年《山水清音》獲慶祝建團90周年,共展齊魯青年風采書畫展優秀獎
2013年《松聲靜聽》入選中國楹聯協會迎春畫展
2015年《煙云供養》入選第十屆山東省文化藝術節全省優秀美術作品大展
其作品多次在全省各地聯展,被作為禮品送于國際友人

畫家張勇作品

畫家張勇作品

畫家張勇作品

畫家張勇作品

畫家張勇作品

畫家張勇作品
閑雅空靈 意境深遠——青年畫家張勇作品賞析
藝術家對世界的探索總是出人意料,我們看到,出色的藝術家隨時將自我置于體驗的盡頭,獨自面對著心靈深處的秘密。藝術家面對的不僅僅是藝術,更是人的存在方式了。在藝術史上,優秀的藝術作品恰如一扇生命之門,而每扇門的背后都是一個未知的心靈世界,它直接了指向了人的本性,是最真切的情感與存在之思。
展玩張勇先生近作,一股清新氣息不覺撲面而來。在張勇的筆下,物象輕靈,多變,充滿了生命的歡欣和愉悅。然而,這種體驗卻并非簡單得益于對物像的觀看、觀察,而是來自于對萬物的“懷想”,來自于心靈與自然的“默契神會”。這種情形,正如符載所說:“道精藝極,當得之于玄悟,不得之于糟粕”;或如王陽明所言:“蓋天地萬物與人原是一體,其發竅最精處是人心一點靈明,風雨露霜,日月星辰,禽獸草木,山川土石,與人原只是一體。”可以這樣講,若無“萬物一體”之念,那“一點靈明”也必然流于輕佻。
錢鐘書《談藝錄》中稱:“克洛岱爾謂吾人性天中,有妙明之神,有智巧之心;詩者、神之事,非心之事,故落筆神來之際,有我在而無我執,皮毛落盡,洞見真實,與學道者寂而有感、感而遂通之境界無以異。神秘詩秘,其揆一也。藝之極致,必歸道原,上訴真宰,而與造物者游。”以此可見,無論中西,無論是詩還是畫,任何藝術活動都離不開對自然的體悟,只有在虛靜、散淡的狀態下,我們才能感通萬物,領受造物者的蒙養。
“輕靈”二字主要是指他對物像的理解,屬“妙明之神”,而這種智慧在他的作品中又發生轉化,形成了他較為明確的個人風格,如錢鐘書所言的“智巧之心”。我們看到,其作品流動著明顯的“明潤”氣息,這種氣息,一方面來自他的筆墨,另一方面則源于其個人心性與氣質。張勇行筆流暢無礙,墨色分明、層次清晰,在讀畫者的眼中,他的作品隨時流動著令人愉悅的 “明潤”意趣,取像精到,筆下無塵,依稀閃爍著淡淡的生命光芒。這種狀態直接得益于張勇的心態與生活態度。
在我的印象中,張勇一直性格散淡,有時甚至略顯慵懶。然而,生活中的閑散反而成為他在藝術創作中的優勢,讓他養成了從容、平淡,不事張揚的處事態度。這是一位氣質聰慧,溫文爾雅的畫家,是一位一眼便可窺破生活中的機鋒,但又隨時準備抽身退讓的畫家。在自己的藝術世界中,張勇徘徊流連,樂而忘返,我們也樂于看到他更多、更好的作品。
(作者為中國美術學院教授,藝術人文學院副院長孔令偉)
責任編輯:麥穗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