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版畫
1955年我考入魯迅美術學院附中(學制四年),接受的是蘇式俄羅斯傳統美術教育體系。強調素描寫實造型能力。當時蘇聯出版一種美術專業期刊——版畫雜志。這本期刊所刊登的作品是很廣泛的,它把木刻、銅版、石版、水彩、小說插圖、裝楨設計、招貼畫、素描、速寫```等等統統歸于版畫之列。
我很喜歡這本期刊,幾乎每期都可以在外文書店里買到。它刊登的作品很精彩,黑白木刻、小說插圖、水彩等都是我很喜歡的作品。
1959年美院附中畢業之后,我很順利的升入了該院版畫系,選擇的專業是木刻版畫。木刻在中國是很有革命傳統的,“五四”新文化運動之后,魯迅先生把西方木刻介紹到中國。并積極倡導新興版畫運動,大批有志青年投身到木刻創作中來,反映當時的社會斗爭和抗日戰爭,涌現出大批優秀作品。
我喜歡木刻,還在于它明快的表現形式,黑白對比產生出強烈的沖擊效果,給人一種震撼力。用簡練的語言,表現出豐富的內涵,用點、線、面、黑、白、灰表敘出豐富的色彩,這就是版畫的魅力所在。升入本科之后,除完成課堂作業外,開始創作木刻版畫。在上大二時,發表的第一幅木刻作品——“冰場上”刊登在“遼寧日報”上。以后又陸續發表了“書店門前”、“抗日小學”、“蘋果姑娘”、“星期天”、“老人肖像”```等等作品。
畢業作品“黨的政策暖人心”,1964年在中國美術館展出,被多家報刊轉載。
參加工作以后,創作了“鋼鐵長城”、“打靶歸來”。文革后期創作了“重新學習”等。
粉碎四人幫后,文藝創作迎來了新的曙光,這時創作了,“痕”、“陽光”、“百鳥歸林”等。
1980年,為紀念魯迅誕辰100周年,創作了“青年魯迅”和“魯迅先生”用于郵票設計。而后又創作了“葛洲壩建設工地系列組畫”等。1986年被選為中國版畫家協會理事,曾任人民美術出版社《版畫世界》常務副主編。
責任編輯:麥穗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