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印——世人皆逐名而我逐夢
編輯手記:
張印老師,對古今中外的歷史、政治、學術等諸多話題都有著自己獨特的見解和犀利的剖析,是一位能夠把“我”作為世界上一個獨立的個體,體現的淋漓盡致的藝術大家。在他的言談舉止當中,充滿了對當“聲名顯赫”的所謂的藝術家的鄙意,認為他們扭曲了畫家、書法家本身應追求的藝術境界,反而可以稱之為成熟的“商家、經濟學家”。從張老師由內而外散發的藝術氣質、話語不容置疑的擲地有聲、不拘一格的爽朗笑聲,都能夠使在場的人深深為之震撼,他強大的氣場讓你覺得他并不是普通的平凡書畫家,更是人生哲學的“天師”。

藝術家簡介
張印,號古原山人,山西太原人,現居北京為職業畫家。“不恨我無前人,但笑前人無我,我就是我。”張老師出生書香門第,自幼受藝術熏陶奠定了他藝術追求之路的基礎。1999年來京之后遇到他的良師益友——張建華先生。張先生對張印的人生產生著不可估量的影響,讓他真正的認識到自己是誰,平靜下來并在藝術家的道路上展翅翱翔。
張印老師的作品可分為沒骨畫、工筆畫、寫意畫、中國畫、山水風景畫等,追求“寧靜自然,天人合一”,“與時俱進,厚古薄今”的創作方法,帶您體驗中國文化的傳統韻律和民族精神。
1988年山西太原舉辦個人畫展。
1989年5月參加“天龍杯”中國畫展并獲獎。91年11月北京當代美術館舉辦水墨畫個人展。
1992年參加“新港杯”中國書畫并獲獎。
2001年5月作品《盛夏》榮獲“第一屆‘愛我中華’中國畫油畫大展”優秀獎。
2001年6月參加“新時代”中國畫作品展,國畫作品《庭院深深》榮獲優秀作品獎。
2002年5月作品“知音”入選迎奧運全國中國畫大展。
2002年11月參加全國《奇迪杯-第五屆工筆畫大展》中榮獲收藏獎。
2000年7月由河北美術出版社出版發行2001年《中國工筆仕女畫精選》掛歷。
2008年奧運年為國家體育場鳥巢場館要員廳設計漆線雕壁畫“盛世和諧圖”及中華文明史系類,民族珍寶館設計:“華夏和諧圖”。
2013年國畫作品《惠風和暢》被新疆克拉瑪依市美術館收藏并頒發證書。
2013年榮獲“關愛老人慈善大使”稱號,由民政部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基金會頒發榮譽證書。
近期他的佳作頻頻被有識之士所珍藏,其作品也多次入編國家級畫冊,國內外媒體也都做過詳細的報道,很多作品被海內外人士廣為收藏。

仕女圖----張印

普度眾生
藝術家就應該與經濟、政治保持一定距離
“干好自己的事兒,就是真正的愛國。”張老師輕描淡寫的一句話表達了他的個人立場,他認為書畫家就專心致志的畫畫、寫字,書畫市場也應該是注重作品本身,而不是因炒作而形成“不公平競爭”。是不是某一協會組織的會員、有沒有很高的學歷,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作品有沒有閃光點。時代造就了名人,官僚體制之下,很多所謂的藝術家身價地位被哄然太高,造成了當代美術市場的假繁榮,當代藝術的退化,沒有藝術境界而將藝術高談闊論的局面讓人誠惶誠恐。
作品給藝術家帶來成就感,書畫家就應該老老實實的畫畫、寫字,無論市場走向如何,都跟藝術家本人關系不大,市場低迷的時候韜光養晦,市場高漲的時候一鳴驚人。缺乏全身心投入的作品并不存在相應的價值,因為它不能代表個人,也不能代表時代,充其量就是一幅有著一定繪畫功底的仿品。

筆墨當隨時代,靈感源于意境
當談及張印老師是否有一幅或幾幅代表作,他的回答讓我們目瞪口呆…
“在我看來,我的每一幅作品都集靈感、意境、完美于一身,無論是沒骨畫、工筆畫、小寫意還是山水畫,都有情感有生命,意無止境,如夢如幻,可藝術的境界只有一種——追求完美。出色的作品需要有平靜的內心,安靜的思考,我在每一種狀態下完成的作品,風格都不會一成不變,只要走心。
書畫有價,藝術無價。一幅作品的價位是多少不重要,重要的是它到底有價還是無價!這取決于消費者的認可度。市場無情人有情,作品需要懂得欣賞的人出現,才形成所謂的市場。當代的作品雖然有一定的價值,但不一定它的真正價值會體現在當代。
當談到書畫市場的現狀,幾乎很多人都處在落魄境地的時候,他反倒認為,這正是書畫界韜光養晦并壯大實力的過程。自2007年金融風暴過后,當代藝術走向衰敗,從此藝術家再沒有藝術家的樣子,偏離了追求藝術文化的軌道,成為了不折不扣的經濟學家、商人。

沒骨畫作品
厚古薄今,與時俱進
作為一名書畫家,最基本的就是知識面廣,讓自己相對全面的發展,某一時期出現哪些作品熟識于心,并對歷史、社會的大事小情有著十分獨到的見解,這樣才能夠做出與眾不同的富有時代靈魂的東西。身在當代,作品自然要符合現代人的眼光,但思維要有復古精神,堅持傳承傳統文化并發揚出去,古代文人雅士一些最本真的東西永遠不能舍棄,只有把目光放在歷史的長河中,才能醞釀出有血有肉的現代書畫。
標新立異——我是一只有著逆向思維的“閑云野鶴”
張印老師不追求名利和炒作,也不鐘情于拍賣這樣的行當,表示他的作品即使被拍賣場拍的再熱,也與他個人無關,他只需要他的作品得到有緣人的肯定。他還表示,保持藝術家的純凈,不受他人污染也不招惹閑人,安靜的作畫,并且書畫事業令我衣食無憂,這就是我想要的生活。
結語
“我的作品同樣需要市場,需要遇到懂得欣賞的人,但我不做經濟人行為,也不與充滿銅臭味的‘組織’同流合污,我只是畫家,一個知道為了什么而活著的畫家。”像張印老師這樣將作品視為生命的大家風范,絕對是別人難以模仿的,又何談超越?相信這樣出淤泥而不染的書畫大家,每一幅佳作都是收藏市場上的佼佼者。
這是一個大浪淘沙的社會,真正靠真實力站穩腳跟的人才會在波動之后光芒畢露,穩扎穩打的實力派藝術家會永垂不朽。而那些隨勢起哄的人,會因為制度的改革、市場的變遷而銷聲匿跡,退出歷史的潮流。
責任編輯:麥穗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