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中國當代實力派書法家魏彥勛

馮其庸點評魏彥勛書法
魏彥勛先生,三年前早有所聞,通過朋友,收藏過他的一幅書法作品。三年后的今天,終于在茶桌上不期而遇。68歲的人,看上去年輕十多歲。他炯爍的眼神,慈善的面孔,靦腆的談吐,雖言語不多但溫文爾雅,一看就是一位有素養的書法家。當我問到他是如何喜歡上書法,又是怎樣練習的時候,他是這樣回答的:青燈下,觀古帖精品細酌;書案上。灑翰墨躬身耕作。

魏彥勛和林業總局領導

魏彥勛和北京軍區司令員朱啟
魏彥勛出生在河北省辛集一個偏僻貧窮的農村,從小受父親的熏陶,喜歡看父親寫字,一本破舊的柳公權字帖整天翻個不停。童年的他,正值我國三年困難時期,一肚野菜強撐幼小的生命,談到此時,魏彥勛眼圈紅了。讀小學時,凡上書法課,他在班里是老師劃紅圈最多的同學。初中畢業后,回村里當了一名民辦老師,那時,哪有錢買紙買墨啊!他用家鄉一種非常粘的土塊浸泡兩天,在舊報紙蘸泥臨摹。后來收舊報紙的人嫌土質太多也拒絕收購了。盡管條件再苦,他與書法結下了不解之緣,練習書法的興趣更加濃烈了。
魏彥勛當民辦老師時,每月僅有8元補貼,可他幾乎全部用于購買書法字帖,有時為了省下二三元維持生計,星期天,他借來自行車到30公里外的縣城新華書店,如饑似渴般把所有碑帖通讀一遍,直到天黑意猶未盡,才騎著車子匆匆往家趕。
那時的魏彥勛沒去過大城市,常年生活在農村這個小天地。家鄉的墳冢里只要有石碑,就跑去看碑文,逐字逐句品讀。酷暑盛夏,沒有樹蔭,獨自在太陽下靜靜欣賞,癡迷到自行車被曬爆胎才如夢初醒。寒冷的冬天陰風怒吼,凄涼的原野空曠無人,他孤然站在冢碑前品讀,時不時伸出手指在冰冷的石碑上比劃。說到此時,他心酸的停止了敘說。片刻,他接著說,知道西安有個碑林,早就想去看看,可哪里有路費啊!
此后的十多年間,魏彥勛用一部分精力維持家境,一部分時間練習書法,勞動之后,就在案前盡情的甩上幾筆,頃刻便消除了疲勞。有了書法這份“添加劑”,平淡中卻淌露著生活的真味,充滿著農家無窮的田園樂趣。每天都在用這種樸素簡潔的心境,耕耘著中華民族的自然界。
魏彥勛對書法的癡迷曾招致村里人冷嘲熱諷:“魏彥勛不務正業,整天在家瞎胡劃,看他能劃出個什么樣子?”然而,這些他卻全然不顧。每天仍用這種樸素簡潔的心境,耕耘著中華民族的自然界。
時光到了2003年,非典病毒侵襲了我們,人們不許外出,魏彥勛從那時起,便深深步入了書法藝潭。他又把前些年購得的古帖、名帖、細細揣酌,系統學習,解單字,析筆畫,精讀細研,對歷代每位書法名家的特性風格進行研究探析,似乎在發現著什么?王羲之的典雅、顏真卿的磅礴、蘇東坡的渾厚、黃庭堅的蕩漾、米芾的痛快、祝枝山的跳躍、文征明的遒勁……他說:“雖然他們所處的時代不同,但都能以書法孤本的形式,美得只可心契,不可言宣。”古人能在紙間筆墨里破繭成蝶,借助飽蘸情愫的書法語言,讓才情和文思慢慢流露,用最簡單的色彩,表達最豐富的形體美。歲月千古,仍能浸透今人的靈魂。穿越時代的風雨,灑落在今人的軀體,仍然心醉不已。他們的橫豎撇捺,揮就著那個時代的真情。時光到了今天,古人的書法,卻仍透過滄桑,穿透我們的心底,我多么愿意在夢中與古人對暢取經啊!
當問及書法練到了這等地步,沒想過成名嗎?他停了一會兒,袒露了心聲:“想成名,倒也想過,但必須正確對待這種觀念,古代的名家是靠實力拼成的,是百姓時代給予的贊譽,絕不是靠幾個獎項,名師之徒而一夜成名的。”他一直把心沉到最低谷,默默無聞,筆墨寫春秋,紙硯共冬夏。 他認為,要先正人,再寫字。書法是個實實在在的東西,來不得半點虛偽和驕傲。
心追手摹,勤學苦練固然能提高書法藝術水平,“外師造化,中得心源”同樣重要,魏彥勛深黯這一點。2005年下半年,他走出山村,大江南北的秀麗山川、樓臺亭閣、館堂祠廟,留下了他的足跡。尤其歷史文化悠久的地方,他越是要去,在那里他一次又一次吸收了古人的書魂。每到一地,就虛心向當地書者學習,取其長處。一個偶然的機會,與馮其庸老人有幸接觸,在馮老家中,馮老幾次對他書法進行點評、解析。此時,魏彥勛心底豁然開朗。學習中國古文化是書法的必修課,于是,又開始了古文化學習和書法巧妙結合的艱辛之路。他曾經寫過兩首詩傾吐練習書法的苦衷:
(一)
冷暖不知伴青燈 ,書生有淚心內傾 。
天地處處無平處 ,奈何獨寂泣蒼生 。
(二)
何必爭去覓高下,墨灑無心更嬌榮。
黑白納進人生味,一撇瀉去寂寞情。
字里行間無不流露出魏彥勛平淡做人的高貴人品。他也曾在全國比賽中獲過不少獎,2008年奧運會之際,他的作品入選奧運碑林。2015年9月,魏彥勛為北京冬奧會所書“精彩、非凡、卓越”被國家體育總局所采納。前不久,北京國際田徑錦標賽期間,他的作品被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形象大使李妮娜、奧運會射擊冠軍龐偉、都靈冬奧會我國空中技巧滑雪唯一金牌得主韓曉鵬等收藏。但他從來不以此為資本,仍是默默耕耘。

魏彥勛和奧運冠軍丁峰

魏彥勛為蹦床世界冠軍陸春龍贈書法

魏彥勛和世界冠軍任潔
寫好字 光正身 秉正阿直
學文化 填心胸 德藝雙馨
從古到今,凡書法大家都有做人的準則,他們寧肯被貶,也不做隨聲附和之庸人,他們堅持的是人間正道,其書法是有思想的,與在通過書法這條小道,追求和實踐治國的大道。歷史上的書法經典和傳世書法論述都是對立統一,一個書者不僅是對書法真諦的領悟,文化知識的支撐,決定一個人書法之道能走多遠,走多高,只有人品好了才能心正字正。他認為書法作品都是給人看的,應給人以美享受,關鍵是看社會上大多數人是否喜歡?只有雅俗共賞,更好的體現藝術的厚重性,才能被人們所接受。
縱觀古今,凡成功書法家,都具有其渾厚的文化底蘊,若單純寫字而寫字,勢必字枯燥無味。魏彥勛先生認為,書法也是需要營養的,要有思想性,闡釋書法的情韻、風骨。文化是本源,失掉了這個本源,路不會走多遠,更不會走多高,風格離開了文化是浮淺的東西。天下三大行書的作者,之所以文筆流暢,氣勢不凡,與他們的文學功底有直接關連。就近代而言,于佑仁、郭沫若、魯迅哪個不是滿腹文詞,而所流露出來的書法,完全表達了他們的心境,人怎樣,字就怎樣。
為了維護書法的本土尊嚴,必須選擇個體心性之路,取于古法,立足古法,創造時代所需的藝術。求古法精華,不泥古法而古法,不唯筆法而筆法,努力追求筆法的精神內涵和表現力,拔戟成軍,自成一派,給人類以最美的享受。
特別是近幾年間,魏彥勛為了追求書法的更高境界,翻閱了許多古代書法名篇,閱讀了中國古代古典文學,如莊子、孟子、唐詩宋詞,走到哪里讀到哪里,寫到哪里,他的詩全部來源于生活,真實有趣,樸素大方。游覽了蓬萊閣他寫到:
幾泓波皺浪飛煙,高臺峭壁心膽寒。
難得東坡官五日,留得蓬萊最亮點。
在山西萬榮孤峰山作:
孤身天涯墨消磨,幽人獨往詩興多。
滾滾風塵誰心知,青山綠水對牛哥。
甲午之秋回故鄉,見農院一景即賦:
葉落殘黃紅柿小,麻雀枝歌,抖翅高低跳。
嘰喳不停閑枝少,墻頭脊上覓枯草。
院內深秋葉將凋,院外人語,里外答話笑、
隔墻外擲彤紅棗,胖嫂胖嫂,再投大葡萄。
乙未春過,一冬無雪,百姓疾病突發,某日天降雪,
情難仰賦蝶戀花《問雪》
一冬深深,藏天遠,陰霾堆煙,百姓疾無數,朝起無暉漫到暮,三尺書案繞頭度,風嘯樓臺陰云布,雪降人間,曠野銀素,寒宮嫦娥舞長袖,干涸麥苗淚花去。
為北京一畫家鐘馗題詩:
朝前怒目顯神威,本性只會驅邪鬼。
案予孝馗休手軟,老虎蒼蠅一起錘。
乙未春,小雨之后偶作二首:
(一)
窗外梧桐鵲鬧春,
書案素卷抖我神。
滿桌晉唐風流味,
細品二王米趙云。
(二)
提筆細揣月正南,
時至丑時心更酣。
滿腹橫豎詠詩情,
一杯龍井消心瀾。
筆者問及魏彥勛到今天寫下多少詩作,他回答詩詞賦400多首,抒情散文30多篇,打算今年或明春適時出版一本詩文集。

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原體委副主任張彩珍等為魏彥勛書法:精彩、非凡、卓越簽名

魏彥勛和尤小龍
緊握筆 黑白間永陶情操
累積淀 采花蕊再釀佳蜜
幾十年了,魏彥勛與筆墨書本結下深情之緣,這條路,他要就堅定地走下去。他認為生活雖平淡,但又百味濃濃,黑白間的情趣墨語,深深滋潤他如癡如醉的心田,那充滿詩意的柔情,似乎順應了他的風流遺韻。是它在陶醉著精神家園,如此精良的神丹妙藥,怎會輕易舍棄呀?!他表示今后要沉淀在中國藝術的海洋里面,多讀讀中國的古文化。為得到真諦,自己一生相守,用豐厚的文化積淀,滋養自己的書法之路,他不喪失信心,一直堅定地走下去,用平和的心態飽蘸激情的墨,創作更高更加好的作品,給人們提供更可口的精神食糧。(本網記者報道)

尤小龍和國家體委原主任張彩珍

尤小龍和射擊奧運冠軍龐偉

申冬奧成功100天旗

世界足球發源地山東臨淄精彩非凡卓越的奧林匹克旗
責任編輯:麥穗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