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未泯,中西合璧——藝術家楊峰專訪
摘要 : 你是什么時間開始學習書畫的?楊峰:自幼喜愛繪畫,小學開始接觸素描和色彩。最初學習繪畫的動機是什么?楊峰:沒有動機,打心里喜歡。哪件事情讓你感覺跟書畫有緣分?楊峰:聽父母說從小就喜歡在任何一塊可以容筆的 ...
你是什么時間開始學習書畫的?
楊峰:自幼喜愛繪畫,小學開始接觸素描和色彩。
最初學習繪畫的動機是什么?
楊峰:沒有動機,打心里喜歡。

哪件事情讓你感覺跟書畫有緣分?
楊峰:聽父母說從小就喜歡在任何一塊可以容筆的地方涂鴉,這可能叫緣分吧。

你臨的第一個貼或者是哪一個作品?
楊峰:書法是從顏真卿的《多寶塔》開始的,至于臨的第一幅畫是什么,真的沒印象了。

你最擅長的領域是哪一個?
楊峰:工筆花鳥。

起今為止,哪一位藝術大師對你的影響最大?能否說一下他吸引你的地方?
楊峰:潘天壽先生。我看過潘老的變體畫展,同樣題材的兩幅畫時隔竟達30年之久,對于藝術追求有此韌勁的人,前無古人,后也未必有來者。

在你藝術生涯的成長道路上,有沒有特別難忘的事情?
楊峰:第一次參加省級并入選的是“美德山東”網絡書畫展,比起傳統的評選活動,網絡跟貼近大眾,跟貼近市場。

創作過程中遇到最大的困難是什么?是如何克服的?
楊峰:創作中最大的困難就是“胸無成竹”,腦子里沒東西。后來通過寫生,不斷積累素材,同時多看一些大師的作品,從中學習和借鑒,才有所收獲,并得以充實和完善。
藝術帶給我最大的快樂就是可以通過書畫來抒發自己的內心情感。我的大部分小品都是發自內心的東西,或由所見而發,或源于一時的想法。

喜歡哪一個流派的作品?
楊峰:第一次看到趙少昂的畫集便很喜歡“嶺南畫派”,師古不泥,既遵從傳統又不失創新,中西合璧,進一步拓展了中國畫的發展空間。
對于藝術創作,是靈感重要還是積累重要?
楊峰:沒有平時的積累何來創作靈感?剎那間的奪門而入也是長期積累所得。

現在有些人認為,科班不會再出大師,你怎么看?
楊峰:只不過過去的大師沒有現在的條件而已。從中國書畫的角度出發,畫家首先是文人,詩書畫印不一定全精,但都要有所涉獵,吳昌碩、齊白石、黃賓虹、潘天壽無不如此。
你眼中的好作品應該是什么樣子的?
楊峰:好的作品應該是專家肯定、老百姓鼓掌的作品。不管是八大山人的大寫意、惲壽平的沒骨,還是宋徽宗的工筆都是為大眾所叫絕的。
責任編輯;上官靈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