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為心畫 自由精神—記書法家肖涵

書法家肖涵
書法家肖涵是我多年的老朋友。他比我略小幾歲,亦是奔古稀之人。他心地正直善良,與人接觸話語不多,性格內斂而平靜,卻熱心待人,為人處事很講信用和義氣,在我們朋友之間頗有威信,廣受尊重。

書法家肖涵作品
幾十年來,肖涵苦心練習書法精勤不倦,打下了堅實基礎和功底,尤其是近年來,他的書法作品日趨成熟,特別是他的行草書出神入化,筆意灑脫,力透紙背,自成風格,已經達到一種技藝精湛的境界。據我所知,肖涵在書法藝術上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成就,當應歸功于他每天堅持臨池不輟,孤心苦詣,持之以恒,行之有素,堅持不懈的努力;同時也是與他年輕時候,曾經拜革命老前輩、安徽省委老領導張愷帆老為師有密切的關系。我和張老的兒子張新元是小學同學,我們家和張老他們家曾是安徽省政府內院多年前后樓鄰居,我至今還珍藏多年前張老送我的兩幅他寫的墨寶。張老曾任安徽省政協主席、安徽省書法家協會名譽主席,我小時候就聽說,上世紀三十年代張老在上海搞地下工作時,他的書法就頗有名氣,曾經聽一位了解張老的一位叔叔說,張老為緩解地下黨經費困難,在上海賣過字,上海是大碼頭,能人多,他能買字不簡單。1979年我調到安徽省總工會工作,1985年任宣教部長,因要組織全省職工書畫攝影作品展,和張老有些接觸,張老對職工的書法活動很關心。這時候,
我聽當時省工會陳慶泉主席說,張愷帆同志的字好!58年毛主席來安徽視察在合肥長江路乘車接見群眾,當車子行駛到我們工會長江路旁的文化新村大樓時,毛主席抬頭看見了大樓外墻豎寫的“文化新村”四個大字,問在他旁邊的安徽省委書記曾希圣是誰寫的,并稱贊這幾個字寫得好,剛勁有力。陳慶泉主席(他也是老紅軍)說,毛主席說的這句話,是曾希圣同志后來親口對我說的。陳主席對我說的這個很有意義的往事,當時在省直機關和社會上都有傳聞,我們工會不少老人也都知道,一時傳為佳話。

書法家肖涵作品
很多人都知道,張愷帆老是很少收學生的。肖涵能拜在張老門下,可見張老對肖涵高看一眼,關愛有加。張老的書法筆法遒勁流暢,筆走龍蛇,汪洋恣肆,揮灑自如,雖有羲之獻之、張旭、懷素之筆意,而又道法自然,渾然天成,不假雕琢,自成一體。別的不說,十大名酒之一古酒貢酒四字,就是張老當年寫的。記得張老91年逝世前在安醫附院住院,我陪母親去醫院看望過他老人家。不久張老就因病逝世了。我們很懷念他。

書法家肖涵作品
書為心畫。書法藝術,就是創作者以毛筆手書漢字,營造美妙的意境,灌注中國文化的獨特內涵,寄托自由精神的終極追求。欣賞者由此領略自然、時空、運動、情感、生命的美學通感,獲得啟迪和領悟。書法作品是作者的德行品性品藻的反映。肖涵在張老身邊學習書法,自然要受到老一輩革命家德高望重、儒雅氣質和高雅書風的影響,而潛移默化,苦心鉆研,逐步走向成熟。我敢說,肖涵跟張老學習書法,首先向張老學的就是他的高尚品質和寬廣胸懷,他的浩然正氣!并和他的書法藝術溶為一體,努力傳承,發揚光大。從今天肖涵的書法作品看,當然有張老的筆意和精神情趣,尤其在書法作品的字體架構,行筆氣韻、篇章布局方面,更有形似之處;而更多的是肖涵書法作品創作的神韻之處,他的字剛勁挺拔中透著柔韌,拙中見到俊美,渾厚中感受到空靈,草書如花飛花發,云卷云舒,筆跡沉著、內偃,側重取靜態美,觀其字如觀霧茫茫之高山大海,須耐著性子仔細端詳,方能透過云霧,探尋到事物的真諦,欣賞到藝術作品的精彩之處。

書法家肖涵作品
書法充分體現了中國文化的精神,五千年文明是中國書法的內涵。書法是文化精神、心靈境界較為形象的物化形態,字里行間滿是氣質、神采和氤氳靈動。晉人的風流高華,宋人的清新雅逸,無不熠熠生動于紙上,給予我們以鮮活的意象,生動的鋪展直捷的陶染。肖涵深悟中國書法的妙處和精髓所在。日日臨池把墨研,何曾粉筆去爭妍。我知道,肖涵每天都要花費一定時間寫字,很下功夫。個人有點小建議,希望肖涵能夠重新再選臨一些篆隸和魏碑帖,以增強書法的古樸凝重的氣象,以達到一種新的高度。(作者系郭蘇淮,深圳文體旅游局副局級退休公務員,現任深圳市新四軍研究會名譽會長、世界華人文化研究會名譽會長。曾先后擔任皖南醫學院團委書記、安徽省總工會宣教部部長、辦公室主任、深圳體育局場管處處長、科教處處長、副局領導等職。)

書法家肖涵作品

書法家肖涵作品

書法家肖涵作品
責任編輯:麥穗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