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迎人抽象油畫《伊娥》
在西方,尤其在希臘,沒有人不知道古老神話中的伊娥。就如同在中國,沒有人不知道上古傳說中的女媧。只不過伊娥是歷經磨難的神女,而女娃則是摶土造人的創始女神。

田迎人的抽象油畫《伊娥》,無論是色彩還是圖案,都讓我們的視覺得到一種VIP的享受。畫家用雅典城的潔白、地中海的淡藍、西班牙的猩紅和埃及大沙漠的土黃,編織成一幅現代人眼中的古希臘神話。
一幅抽象畫,復原了當年阿波羅神殿女祭司的顛倒迷狂,如聞櫟樹枝葉沙沙的聲響……那些像是思緒紛繁、雜亂無章的線條和符號,可視為無言的神話,無語的神諭,抑或無解的夢幻和無端的夢囈……
我們不妨把古希臘人所信奉的宗教理念,理解為一種圣潔崇高的藝術理想。而藝術和宗教確有扯不清的關系,沒有一做教堂里沒有雕塑和繪畫乃至管風琴和唱詩班……那么,所謂神所下達的指令,難道不是基于藝術家創造的靈感。
還是讓我們重溫一下伊娥的浪漫傳奇,那是人類童年時代所能講述的最美的故事。
伊娥,作為古希臘神話中的人物,是國王伊那科斯的女兒、眾神之王宙斯鐘愛的情人。宙斯曾在天界俯瞰人寰,發現了年輕美艷的伊娥,他讓一團云霧籠罩在伊娥頭頂,讓她迷失于一片昏暗的森林之中,從而求得歡愛。當善妒的宙斯妻子赫拉發現后,情急之下,宙斯將不幸的伊娥變成一頭雪白的小母牛。而妒火中燒的赫拉捆綁、牽走情敵——小母牛,且長期囚禁、監視。最終,使者赫爾墨斯的牧笛將百眼巨人阿爾戈斯吹得昏睡不醒,監視失效,逃出魔掌的伊娥在尼羅河邊恢復人形,并成為埃及的女君主。她與宙斯生下的兒子厄帕福斯,則當上了北非沙漠中的國王。
——這一古希臘先民曲折離奇的神話故事,為后代人所津津樂道。
正像歐洲傳統油畫歷史中所常見,希臘神話故事總是熱門題材。意大利的柯勒喬(1494~1534)以繪制拱形屋頂的圣壇畫而聞名。他的代表作《基督離開圣母》色調沉穩,給人的感覺肅穆安詳,但另一幅畫作《宙斯與伊娥》就顯露異樣的風格,宙斯幻化的云團灰暗而伊娥的膚色雪白,對比強烈。500年前,柯勒喬寫實的油畫已經將伊娥畫得盡態極妍;今天,田迎人的抽象油畫則把具像的伊娥,變成了一團哈氣一般的幻影。也許,幻影比身影更加接近神話的想像空間和無形魅力,給人們的思索和感受留下余地。
視覺和聽覺可以互喻。
無標題音樂的旋律用流動的聲音,為我們詮釋了靜止的抽象畫的含義。當我們的耳朵清楚地聽見時,聽見就是聽見,不管感受如何,如何感受,它都不做任何解釋,也不屑于翻譯。同樣,當我們的眼睛清晰地看到時,看到就是看到,無論感覺怎樣,怎樣感覺,也絲毫沒有必要作出學術論文答辯式的解析,或是法庭指證一般嚴肅的論證。
蒼天作證,同樣給我們以(抽象藝術和抽象藝術欣賞的)啟迪。
天空中常見的茫茫云海,云朵萬狀,沒有固定的體積和形狀,好像是隨意的涂抹、勾勒,卻每每讓我們抬頭仰望,贊嘆不止,我們的心靈被深深的觸動,久久回味,又有誰,非要我們解釋這些云紋圖案所要表達的意思、所要刻畫的主題,并追問作者是如何去構思和經營布置……
抽象畫,是世界上的第三種語言,它既不是人的語言,也不是神的語言,而是藝術家所使用的人神之間作為相互溝通的一種語言。
——畫家田迎人頗善此道,她是第三種語言的專家。
責任編輯:麥穗兒
- ·上一篇文章:郭杭建—“延展布篆”突破傳統印章模式
- ·下一篇文章:清廉之家美名揚——訪河間書法家管文平先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