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路上,對話青年藝術家彭楚君
摘要: 有感于師恩我的藝術生涯中每一位導師對我的啟發(fā)都非常多,例如啟蒙老師李正天,他是廣美的八怪之首,他很少會稱贊別人。我第一次學習水彩是臨摹王韶民的靜物。李老師剛給我們上完課后,看到我的臨摹畫后他問這個作品 ...
有感于師恩
我的藝術生涯中每一位導師對我的啟發(fā)都非常多,例如啟蒙老師李正天,他是廣美的八怪之首,他很少會稱贊別人。我第一次學習水彩是臨摹王韶民的靜物。李老師剛給我們上完課后,看到我的臨摹畫后他問這個作品的來源。我內心有點害怕,因為李老師火氣很大。我顫顫抖抖的承認是我的作品。得知我第一次畫時,他恨恨地夸了我。李老師認為,向難處走這種精神恰恰是藝術之路上難能可貴的精神。因為當時的高考生當中有百分之95是畫水粉的,極少數是畫水彩的。那種感覺讓我特別的滿足,有成就感。

藝術追夢人
出于現實的經濟考量,大部分藝術專業(yè)的學生畢業(yè)后都會從事其他行業(yè)。我是經歷過很多的選擇后回到原來的選擇。一開始也許大家會因為經濟而從事一些比較好找工作的行業(yè)。后來兜轉了幾年,我認為只有繪畫才能讓我內心愉悅,所以我選擇堅持這個遙遠的夢想。

鐘情色彩
我非常喜歡顏色多彩的作品,例如梵高的作品。每一張都是色彩感非常強烈。我自己也是有意識地去模仿梵高的風格來創(chuàng)作,通過作品里的色彩,我嘗試感覺梵高的內心。

汗水與靈感同等重要
反復練習和捕捉靈感同樣重要,沒有好的藝術功底無法很好地表現自己所想要的情感。靈感也是非常重要,沒有靈感就沒辦法可以開始一張畫的創(chuàng)作。我的創(chuàng)作來源于生活中美的發(fā)現和社會想象反映。我認為我可以從自己的作品中捕捉自己當時繪畫的情緒。

大師非由科班出
大師不一定都是從科班出來的,因為藝術有分很多種的,只要心中所感受的可以表現出來,無論是以哪種形式表現出來只要是有美感有思想,就是一個好的作品。成為真正的大師首先要看很多不同類型的作品,無論那些作品是什么流派,當代藝術或者是任何領域的藝術也好,可以創(chuàng)新的形式去表達自己的主題,再有的是慢慢地開始形成自己的一種風格。成為大師就是要有淵博的見聞,藝術見識,更是能夠繪畫一種自我的風格,和可以表達出情感的繪畫。

日益重要的藝術教育
藝術教育在現代社會中越來越重要,現在的孩子追求的不再是語數英高分,是要德智體藝都均衡發(fā)展,特別是孩子將會有不同的特長。而國學越來越流行,中華文化也得到了傳承是好事。以前的教育對這一塊并沒有太重視。

彭楚君,1989年出生于廣東番禺。
從小愛好繪畫,并從小培養(yǎng)創(chuàng)意美術。
2005年以美術生第八名考入廣東番禺中學
2006年在廣州美術學院教授李正天的工作室進修專業(yè)美術
2008年考入華南理工大學廣州學院藝術設計系
2012年在香港藝術中心進修當代油畫藝術
2013年在汝果首飾公司擔任首飾設計師
2014年在雅居樂加拿達中英文幼兒園擔任美術設計師
2016年在番禺嘉洲幼兒園作為美術合作機構
2016年3月創(chuàng)辦小藝術家創(chuàng)意美術室至今
拿獎經歷
2015年童畫之星最佳指導老師銅獎
2016年童畫之星最佳知道老師銀獎
2016年南村鎮(zhèn)“慶六一”優(yōu)秀指導老師
責任編輯;上官靈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