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一”書家程茂全
現在,享“書畫家”稱號的人士空前之多,我能記起的多為前輩。在我的印象中老前輩鄭誦先的章草藝術在他仙逝之后幾成絕鄉。章草興于漢代盛于晉唐,摹其形不難而得其神不易。西漢揚雄云“書為心書”,心中乏文墨,形于筆端則蒼白無神,但鄭老筆下則凝聚其文氣質,所作章草自然渾樸古拙,遒勁有神。當代最有國學修養的書法家啟功先生評道:誦翁植基柳法,落筆自園,以作章草,與西陲出土之古墨跡極相吻合”。
鄭老晚年,有一少年學生程茂全,聰敏好學,忠誠質樸,深得鄭老喜愛,教其書法興國學知識且贈其一字曰“淳一”,頗寓哲理。
“淳”者純粹也醇厚也。“一”則非數之“一”而系人文之“一”也。老子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壯子·天下篇》中云“至大無外謂之大一,至小無內謂之小”可見這“一”之博大精微和生生不息之力!
大唐文豪韓愈所云的“肆外宏中”正在此“一”,如今時髦“數字化”語言,可否說“中國文化等于一”,“中國書畫家等于一”,“中國書畫筆墨等于一”呢!
“淳一”——志淳于一,正是中年書家程茂全追求的事業方向。他的座右銘是“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在文化災禍的十年中,他在插隊務農的艱苦歲月,依然臨帖習書。80年代工作于首都飲食行業,筆下功夫照例不斷。由他書寫的菜譜,居然被赴宴者們當書法作品收藏。1985年28歲的他,以章草書聯的中日友好書法展中榮獲平生第一次大獎。而后有機會就讀于首都師范大學書法專業,師從博士生導師歐陽中石先生。借此深造之機,又從啟功、劉炳森、沈鵬等當代著名書法家那里廣汲學養,交匯于其父花鳥畫家程俊良先生和啟蒙老師書法家黃高漢先生,以及詩人書法家蕭重梅先生等前輩的教導,自家風貌已現端倪,作品每見于報章展館與電視。
淳一——茂全少時即多有愛好,凡國畫、詩詞、武術、京劇、漆畫等等俱非一般涉猶,其探討癡興與年俱增,而這,正是他人文素質中不可或缺的的成分。他深諳鄭老對他的教導:“學如牛毛成鱗角,償其成者善磨琢,要知藝業在專精。”當今書苑畫壇,意識到廣博文化修養和博以養專之理的似乎還不夠多,程茂全能夠“既茂乎全而又淳于一”并能如孔夫子教導“吾道一以貫之”的精神,去從事著他心中的事業,實在是難能可貴的!
如今的茂全,并非居家的專業書畫家,而是肩負著一個國有文化單位的重任。身為琉璃廠古文化街要位之地“宏寶堂畫店”的經理,他仍是以其文化素質的優勢特點,在扭虧為贏地完成經濟任務之同時,也為弘揚中國書畫藝術作出了頗有特色和影響的貢獻。被觀眾譽為“獨、特、新、真、精、廉”的“當代書畫名家百扇展”“名家小品展”“小型四條屏書畫展”等等,每逢開幕,名家云集,媒體傳布,誠乃人緣在茲,藝緣在茲!鄭誦先老人在天有靈,定為門下有茂全——淳一學子而倍感欣慰!
有其實亦當副其名,目前的程茂全已是中國書協和北京書協的會員、文化部中國硬筆書法協會常務會員、北京市宣武區政協委員。正是書法藝術界的一位后起之秀。(責任編輯:麥穗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