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歐洲油畫源頭 暈染東方傳統神彩
自然的世間始終充滿了流動不止的生物動態及玄妙多變的虛幻色彩。人的視知覺所看到的一切并非真實,在一個有限的平面上明明白白地繪制好一個模模糊糊的幻覺空間也并非易事。
畫家孫路曾旅法學習歐洲古老而優秀的丹培拉繪畫,研究實踐十余年。丹培拉繪畫出手就直指畫面的品質訴求。這一方法形成的初衷即立于畫面品質材料的轉換。這一過程是繁雜、嚴格且有規范的,由不得隨心所欲但又有無限自由的空間,即而想到國粹精神里法中有法,法無定法的大徹大悟。她或他需要一種耐心,培育一種眼光,一種心態才能接近這種神秘的品質感覺。一種純潔、高貴、神圣、閃耀光彩的品質精神。丹培拉繪畫在過程里生成凝鑄出精神的圓滿,時間的印跡、生命的呼吸……與當下的浮躁格格不入,與急不可耐無緣!
色彩也是如此,它開始于不再與自然的色彩相符了。色彩便開始產生……此種脫離有非自然化的作用,至少有間離效果。這種能指的不一致、不相關,于是有了關合的聯想,此刻藝術開始出現。
作者的每幅作品從創意,制作到完成所需要的時間和耐力遠比一副直接畫法的油畫多數余倍,原始的設想與完成后的效果百分之百的不一樣,這種無法預知和不可重復性升華了畫面的藝術本體品質,造就了丹培拉繪畫的神話,對創作者的心態不能不是一番磨練與考驗。
丹培拉的多層透明罩染,間接畫法,使畫面如同蒙上一層五彩玻璃,兼有青玉的品相和中國瓷釉的神韻。 它的光澤是內在的,從里向外透射呈現出深邃的深度空間,它的色質柔和、堅實、鮮明、滋潤如同珍珠般的光彩歷經千年不變。
在孫路的丹培拉繪畫中,賞玩其味像似靜心品潤的功夫茶,細品其中,方領其妙。心手相通,無須更多的語言,僅期望觀賞畫人的心境像畫一樣輕松。(編輯/麥穗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