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摘記】張明剛《軍履回望》連載(一〇四)
【學習摘記】/王振存
張明剛《軍履回望·軍營之聲卷》“魚水情深”板塊之《十年援建工程萬余項:沈陽軍區為地方改革開放盡力 * 》
(本文原載《人民日報》1992 年 5 月 14 日第 3 版,新華社播發通稿,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等多家主流媒體采用。與趙明合作)
十年援建工程萬余項
沈陽軍區為地方改革開放盡力*
沈陽軍區自覺服從和服務于國家經濟建設大局,大力支援國家經濟建設。
自 1982 年以來的 10 年間,全軍區部隊為東北三省和內蒙古自治區奉獻義務勞動日 1600 萬個,出動各種車輛和機械 50 余萬臺次,援建工程 1.31 萬余項。
沈陽軍區明確規定,凡是國家和地方的重點工程,各部隊都要集中力量大力支援。中央批準修建沈陽至大連的高速公路后,軍區當即組織部隊前去援助。筑路官兵風餐露宿,奮戰幾個嚴寒酷暑,奉獻勞動日 53 萬余個,完成土石方 270 萬余立方米,修筑路基 23 公里,修建涵洞 14 座,修護坡 40 公里,植樹 300 萬株,為遼南黃金通路的開通立下了不朽功勛。
1987 年夏天,罕見的特大洪水嚴重地威脅著大慶油田和化工總廠的安全,1200 多名官兵不顧大興安嶺撲火的疲勞,連續奮戰 13 晝夜,搶修險壩 56 段,堵住決口 26 處,終于保住了大慶。
據統計,僅 1985 年以來,沈陽軍區部隊先后援建東北地區工農業和城市公益事業重點項目 300 余項。
利用部隊設施、裝備和技術力量,為地方改革開放和發展生產服務,是沈陽軍區支援地方建設的重要措施。10 年來,他們開放醫院、倉庫以及軍事禁區近 200 處,給予地方建設和旅游極大方便。軍區給水工程團轉戰東北和內蒙古大地,為地方打井近千眼,解決了 20多萬人的生活用水、37 個廠礦的工業用水問題,使 100 多萬畝干旱農田得到了灌溉。
各邊防部隊還利用與外軍會談會晤的有利條件,積極為雙邊貿易牽線 搭橋。
來源:《軍履回望》張明剛自選集
【讀者感言】/宋偉等9人共12 篇(首、則)
瀘州讀者宋偉:
讀郭師傅感言有感
解放軍原總政治部機關職工郭福友,在張明剛《軍履回望》連載(一〇二)【讀者感言】里說:
“我是個在部隊工作的老百姓,認識張明剛將軍已經三十年了。當年認識的時候,覺得他沒架子,好相處,后來慢慢的感覺到他這個人低調做人,高調做事,很不簡單,很有“兩把刷子”!……
“有個小事到現在我還沒有忘記,就是有一次我從他辦公室門前路過時,被他看到了,就把我請進辦公室喝了杯茶,走的時候還把他的茶葉分給了我一半。這使我特別受感動,因為也不是哪個領導都能像他這樣,對我們這些不穿軍裝的工作人員還這么關愛的。
“他寫的《軍履回望》我很喜歡,每篇都學,不是領導讓學的,是因為書好,我自覺自愿學的。學習了以后感到確實有學頭,有看頭,學了有勁頭!……”
據了解,郭福友同志在理發師的平凡工作崗位上,為部隊官兵兢兢業業服務幾十年,退休后仍返聘工作了好幾年。他用老百姓簡短的大實話,贊美了張明剛將軍的高貴人品,并表達了對《軍履回望》的喜愛之情和閱讀后的收獲體會。
請注意郭師傅上面講到的這個在辦公室門前路過時,與張明剛將軍“偶見并請喝茶和分茶送茶”的細節!我認為,明剛將軍這個待人的生活細節看似簡單平常,實則特別感人,讓我對將軍更加欽佩,令我過目不忘!
沒有半點兒虛情假意,只有滿腔的熱情真誠,正是明剛將軍為人處事的風格。他并非刻意所為,而是發自內心,來自打小養成的善良友愛,和藹可親的待人態度。
明剛將軍的軍旅事業,四十多年來之所以能一路走高,除了過硬的政治素質、業務能力、文章才華等等,他那個被人稱道的人品,也是其成功的重要因素。
一個多么有趣的靈魂!……真心佩服身居高位還如此可親可愛的明剛將軍!為明剛將軍點贊叫好!轉發了!
(宋偉系軍旅作家、攝影人,四川省瀘州市自主擇業軍轉干部)
哈爾濱讀者敖衛中:
朋友圈留言三則
之一:我的老戰友張明剛——從邊防戰士中成長起來的共和國將軍,從戰火硝煙里走出來的戰地記者,從軍營生活四十余年的耕耘中歷練出來的軍旅作家!……風雪邊關,南疆炮火,大漠孤煙,天山礪劍……成就了他的將星閃耀、文星璀璨!轉發了!
之二:讀張明剛的作品令我汗顏,在自愧不如的同時,更讓我的敬意由然而生——賞析他作品的過程,也是我學習提高的過程。點贊!
之三:老戰友張明剛對我的以上留言表示感謝,我說:咱倆還這么客氣,我是被你的文章所吸引,情不自禁,有感而發,我得感謝您才是。
(敖衛中系哈爾濱市依蘭縣文體局原書記、局長)
北京讀者黃參權:
朋友圈留言二則:
—、誠摯的感謝張明剛將軍贈書。通過短暫的接觸交流和初步翻閱瀏覽《軍履回望》張明剛自選集這本書,讓我對中國軍人這個職業與愛國主義精神深刻印象,接下來我要仔細拜讀。向中國軍人學習!向中國軍人致敬!
二、我認真學習后認為,張明剛將軍的《軍履回望》是本難得的好書。歡迎朋友們閱讀,相信定能開卷有益,收獲滿滿!學習了,轉發了!
(黃參權系北京亞太環球國際貿易有限公司經理)
隨州讀者王文艮:
因為很喜歡《軍履回望》張明剛自選集這本書,作為一名老兵永遠跟黨走宣講團的成員,我每次在宣講時都談到了讀這本書的收獲體會,很受大家的歡迎……不少人聽后當場就從網上下單購買了!……
我還是隨縣退役軍人事務局志愿者服務隊的一名成員,我們開展服務活動的主要內容是“五個一”,即:讀一本好書、看一場好電影、參觀一個紅色景點……最近幾次的讀書活動,讀的都是《軍履回望》張明剛自選集!大家一致反映,這本書滿滿的正能量,能給人們向上的精神力量,是真正的優秀圖書!
(王文艮系湖北省隨州市隨縣厲山鎮東方村村醫、英模人物,曾先后獲得“中國好人”“荊楚楷模”,“中國優秀鄉村醫生”,“中國殘疾人事業新聞好人物”,“省勞模”等榮譽稱號)
武漢讀者喬存武:
每個當兵的人都能從張明剛將軍寫的《軍履回望》中找到當初自己的影子!飼養員孟慶虎就是炊事班的代表。在許多人的印象中,炊事班就是部隊做飯的,是老弱病殘的收容班。可老兵們都知道,炊事兵們才是最利害的!他們不但要保障部隊一日三餐,養豬、種菜改善部隊生活,提高部隊戰斗力;還要參加各種訓練。平時是廚子,戰時一樣是能戰斗的戰士!是金子到哪里都會發光的!在全旅萬米長跑中一舉奪魁的飼養員孟慶虎就是這樣一塊金子!為將軍的文章點贊!轉發!
(喬存武系武漢市江漢區常青街道退役軍人服務站干事)
北京讀者任代民:
有志者事竟成。飼養員孟慶虎擊敗全旅20多名長跑名將,取得第一名,這真是奇聞。臺上揚美名,臺下十年功。不知道孟慶虎在平時訓練中流淌了多少汗水,吃了多少常人吃不了的苦,才取得了這樣驕人的成績。飼養員成為長跑冠軍,這件事再次印證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
(任代民系北京市海淀區軍休干部)
沈陽讀者蘇鋒:
致敬飼養員孟慶虎——
高山有攀頭,路遠有盼頭;只要有恒心,行行出狀元!
(蘇鋒系張明剛參戰時所在部隊副部隊長)
北京讀者曾愛民:
人如其名,孟慶虎,真正的軍中猛虎!為全旅跑第一名的飼養員孟慶虎點贊!轉發了!
(曾愛民系中國國際文化傳播中心辦公廳副主任)
唐山讀者林子文:
《軍履回望》讀后感
《軍履回望》這本書是一部記錄了張明剛將軍40年軍旅生涯的自選集,近60萬字。書中不僅充滿了對故鄉的深情,以及對母親的敬孝,還體現出了作者深深的愛黨愛國愛軍情懷。
讀這樣的書,可以深刻感受到作者對祖國深深的熱愛。無論是在田間勞作,還是在軍營中鍛煉,作者都表現出了堅韌不拔的精神,始終保持著對祖國的忠誠和對黨的信仰。作者的人生經歷,特別是在困難面前不屈不撓,永葆上進心,這種精神令人敬佩。
書中的每一字每一句都流露出對黨的敬意和忠誠。黨對于人民就像是黑暗中的明燈,為人民指引道路,照亮黑暗,解救人民群眾于水深火熱中。黨的領導、指揮下,對于中國的解放有著功不可沒的功勞,黨是神圣莊嚴的象征,是人民群眾和國家的希望。
通過讀《軍履回望》,我們也可以感受到作者對家鄉的熱愛。書中描述了許多關于作者家鄉的記憶,這些記憶不僅僅是個人的,也是我們整個一代人的。作者通過自己的經歷,讓我們看到了中國的發展、軍隊的發展,看到了中華民族的堅韌和勇敢。
愛家是每個人天生的情感,作者在書中也表達了對家的深深眷戀。家是溫馨的港灣,是人們疲憊時、傷心時、高興時第一個想到的地方。作者對家的描述,讓我們感受到了家的溫暖,也讓我們明白了家的重要。
總的來說,《軍履回望》這本書充滿了愛黨愛國愛軍隊愛人民愛家鄉的情懷,它讓我們看到了一個軍人對祖國的忠誠,對黨的信仰,對軍隊和人民的熱愛,對家鄉的眷戀。這本書是我們學習愛黨愛國愛軍的榜樣,也是我們了解中國軍隊,了解中國軍人的窗口。
(林子文系河北唐山華文管道燃氣有限公司董事長)
《軍履回望》作者簡介
張明剛,漢族,湖北隨州人,研究生學歷,中共黨員、陸軍少將軍銜。曾參戰榮立戰功、被評為“火線優秀共產黨員”并在前線由士兵直接破格提拔為干部,現任解放軍駐京部隊某部少將軍官。
- ·上一篇文章:【學習摘記】張明剛《軍履回望》連載(一〇三)
- ·下一篇文章:【學習摘記】張明剛《軍履回望》連載(一〇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