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的篇章——趙志田人物畫的取向與定位
擺脫名韁利鎖,清醒地守望著理念,不偏離時代地把持著“犁鏵”,默默地耕耘著,為大眾和社會真情奉獻出自己的才華,這樣的藝術家在今天是值得稱道的。以反映重大歷史題材和重要歷史人物而著稱的畫家趙志田正是這樣一位受到百姓贊譽的人民藝術家。生活感受是藝術創作的動力趙志田1940年出生于冀中一個小村莊,淪為亡國奴的他親歷了日軍大掃蕩,被殺戮的無辜民眾、燒毀的斷壁殘垣,以及日軍的刺刀鋼盔,一幅幅觸目驚心的場面烙刻在他的記憶里,刺痛著他的心,以至在他成為一名畫家后,幼年的這種強烈感受并沒有因時間的流逝而淡忘,相反地卻成為了他藝術創作的一股強勁的原始動力,幾十年來他用手中的畫筆全副身心地投入到了反映自己所處的時代的藝術創作中,尤其是突出了那段不可忘卻的、刻骨銘心的抗戰歷史。這是他的一種“文化的自覺”。1962年,尚在美院學習的趙志田來到當年129師駐地的河北涉縣深入生活,積累素材。他與老百姓促膝交談,追憶往事,推碾子、收莊稼、睡大炕、吃糠菜,點點滴滴的生活感受拉近了他與老百姓的距離,濃厚的鄉土鄉情激發起他的創作熱情,由此他更為深切地意識到作為一名畫家所應肩負起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之后他又多次來到太行山抗戰故地,尋訪故人,了解故事,積攢了大量的翔實資料,為以后創作系列歷史性題材的作品鋪墊了夯實的基礎。創作于2005年的史詩性國畫長卷《烽火太行》(145厘米×2141厘米)即是他深入生活的例證,他不惜用20年的時間構思,用半年的時間創作。作品以敘事的結構描繪出抗戰期間太行山軍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團結抗戰取得偉大勝利的歷史進程,主題鮮明,畫面恢弘,情節、細節皆有據可考,這得益于畫家對歷史的深度發掘;入畫的人物多達150多位,個性生動,刻畫細微,同樣得益于畫家對生活的觀察與思考。《烽火太行》是趙志田里程碑式力作,也是他藝術成就的一個標志。著名畫家紀清遠說:“這幅畫第一感覺非技術的高超,而是傳遞一種感情。把自己對人民的感情、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痛恨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了,這幅作品無技術的炫耀而是感情的流露,給人深刻的印象。現代人對歷史的體味缺乏,在人物畫特別在歷史題材表現上是弱項,趙志田主題性創作的堅持難能可貴,他弘揚了民族傳統, 包括革命傳統文化。”北京畫院院長王明明認為趙志田的創作態度與目標對畫家是個啟示,“志田幾十年如一日,就是從生活中來,有感而發,去畫自己心里想畫的畫。一個畫家認定了自己的目標并堅定地走下去,就一定能成功。這種精神是我們目前創作特別值得學習的。” 把主題性創作視為藝術主線歷史畫創作對于民族文化的弘揚非常重要,歷史畫發展的程度也標志著國家和民族發展的程度。因此,作為人物畫家對藝術創作的取向和定位則顯得至關重要。趙志田把重大歷史題材的創作視為己任,他選擇了重大歷史題材來反映時代,而這類題材往往是大場面、大制作,自然也是大難度。中國畫《巨龍飛騰—慶祝孫中山當選大總統》、《偉大的友誼—毛澤東同志與斯諾先生》、《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毛澤東)、《人民的好總理》、《巍巍太行》(鄧小平)、《和平使者》(宋慶齡)、《和平頌》(梅蘭芳、齊白石、老舍)等作品所描繪的是人們熟知的特定人物,其由表及里的氣質與特征能否為大眾認可,這個難度決非花鳥、山水畫所能比美術評論家夏碩琦稱趙志田是“歷史畫創作中的堅定的畫家”,他說:“志田一直以主題性創作作為自己的方向,目標很明確,有一股執著的倔勁。主題性的創作隨著時代的前進也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主題性創作非常辛苦,需要搜集素材,歷史精神的提煉、構圖,反復地推敲。他的這種執著的精神值得學習”。
北京畫院藝術委員院長助理王志純說:“研究趙志田先生的創作和表現重大歷史題材作品的現實意義,我覺得是應當給予充分關注的課題。事實上,重大歷史題材的美術創作為當代的美術家也提供了廣闊的探索空間,我們應該鼓勵更多的美術家把熱情投入到重大歷史題材美術創作中來,深刻體驗重大歷史題材所蘊涵的民族精神,不斷拓展表現重大歷史題材的審美視角和藝術表現手法,從而創作出更多能夠激勵、鼓舞人民建設小康社會的優秀作品。”將現實主義藝術道路走到底社會在前進的過程中,發生了什么,哪些是值得記錄和歌頌的,需要畫家有敏銳的洞察力,摸準時代的脈搏跳動。趙志田的師長蔣兆和是人物畫高手,其反映日本侵華戰爭中中國百姓流離失所的紀實性人物長卷《流民圖》給了他深刻啟示,畫卷不僅展示出了那段悲憤歷史,入畫的每一個人物都有原型可尋,真實可信,從而給觀者以感染,喚起共鳴。趙志田將藝術創作與國家、民族的命運、人民大眾的生活緊密聯系在一起,確立了將現實主義的藝術道路走到底的決心,同時也就堅定了藝術為人民服務、為社會服務的方向與信念。
趙志田在創作中以歷史唯物的精神,以尊重歷史的嚴謹態度,采用寫實手法,在繪畫語言的運用上如他的為人一樣平實、樸素,無嘩眾取寵之意,無玩弄筆墨之嫌,展現在大眾面前的是生動、親切、樸實、自然。他深入生活,艱苦奮斗,在四十余年的藝術實踐中創作出了一批富有時代氣息的主旋律作品,如持續反映中國工人階級自力更生、奮發圖強的系列作品《石油工人一聲吼,地球也要抖三抖》(王進喜)、《艱苦歲月》(周總理和石油工人)、《大慶工人無冬天》(王進喜與鉆井工 人)、《曙光》等;2003年全國人民奮力抗擊非典的《眾志成城》、歌頌軍民魚水情深的《三個老八路》、《太行情》、《老房東》等;寄托鄉土情的《家鄉春消息》、《秋聲》、《百聽不厭是鄉音》等…… 這些與人們生活絲絲相扣的作品,緊跟了時代,歌頌了人民,反映了生活,極富藝術感染力,給人以真、善、美的享受。
面對藝術的多元化,社會經濟的沖擊以及功利的誘惑,趙志田表示意志無可撼動,他仍將一如既往地朝著自己所選擇的終極目標走下去。(編輯/麥穗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