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辦博物館:要扶持也要規范
近年來,我國民辦博物館一直呈加速發展的態勢,并且已經成為我國博物館事業的有機組成部分。然而,在取得長足發展的同時也必須看到,民辦博物館自身也還存在著一些共性問題,諸如:管理不規范、基礎工作薄弱、人...
中小拍賣行也能國際化
本期專家:北京華辰拍賣總經理甘學軍
中小拍賣行應該在專業化、規范化的道路上,在某一方面做出特色,才能更好地生存發展。
這一次考察紐約拍賣市場時,我在研討會中談及中國藝術品拍賣行如何在...
當代藝術是否成新晉藏家最佳試驗田
隨著收藏熱的升溫,越來越多的中青年人開始有了用藝術品裝點自己生活的愿望。但環顧藝術品市場,古玩以及近現代書畫板塊門檻甚高且價位高企。于是,年輕當代藝術家的作品成了眾多新晉藏家邁出收藏第一步的“試驗...
美國為何能常踞全球藝術品市場首位
孔達達上海文化藝術品研究院執行院長
日前,歐洲藝術基金會《TEFAF 2014全球藝術品市場報告》公布,2013年全球藝術品市場總成交額達474億歐元,同比增長8%,已經接近2007年480億歐元的歷史高點。美國市場銷售...
大英博物館何以走向世界
大凡了解麥格雷戈的人,沒人會覺得他配不上這項榮譽,因為成為大英博物館館長十多年來,他帶領這家規模龐大、國際知名度極高的博物館,一步步前行,適應越來越扁平化的世界。
博物館成為文明的一部分
...
如何賦予民間藝術品更多時代價值
一提起藝術品,人們首先想到的便是精美而昂貴的瓷器、價格不菲的畫作以及熱鬧非凡的拍賣行。但是只有這些算藝術品嗎?街頭藝人的剪紙、風箏、民俗手工藝品等,這些普通人看得見、用得起的手藝制品是藝術品嗎?
...
明末清初徽州的書畫市場
“欲識金銀氣,多從黃白游。一生癡絕處,無夢到徽州”。湯顯祖的這一首詩道出了徽州無限的神秘。徽州自古人文薈萃,商業繁盛。到了明代尤為突出,時人張瀚在《松窗夢語·商賈紀》中說:“自安、太至宣、徽,...
商業藝術品推廣可結合線上線下
據《解放日報》前日報道,臺北故宮博物院推出了2400多種文創產品,憑借商業創意讓文物煥發出新的生命力,年收入達8億多新臺幣。其中不乏“朕知道了”膠帶紙和“翠玉白菜”系列主題商品。
業內人士認為,大...
意象的現代中國畫與中國雕塑
今年是中法建交50周年紀念,中國美術館與中外友好國際交流中心共同主辦“中國意象——當代中國水墨與雕塑藝術展”,3月27日至30日展出于法國巴黎大皇宮,這是當代中國藝術首次在該館亮相,因此在中...
藝術品市場中的一種畸形現象:假拍
中國藝術品市場在近十年間一路高歌猛進,超過了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藝術品交易市場。然而,戴著“全球第一”的帽子,是否意味著中國真的能一舉“趕超”老牌收藏大國英美?屢創“奇跡”的中國藝術品拍賣價格,是“...
中國藝術區出路在何方
近日,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中國當代藝術“教父”栗憲庭談到了他“現在特別想離開宋莊”,并提到“從行業的角度來看,藝術本身要形成市場,而不是依靠地產”;另一方面,又有人質問,宋莊已經變成了“泛行畫藝術基地...